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部矛盾(2 / 2)

真的,張溪對於曆史上李嚴造謠導致北伐失敗的事兒,怨念非常的深,而且也是極端的不理解。

按理來說啊,諸葛亮對李嚴,真的已經是非常的容忍了。

要知道,曆史上的諸葛亮,那是做到“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的人,雖然是大漢忠臣,但同樣的,他也確實是大漢權臣。

可對待李嚴呢,諸葛亮是一直在忍讓的。

李嚴用勸進諸葛亮“受九錫”來試探諸葛亮,這事兒李嚴做的也相當的不地道。

如果諸葛亮是忠臣,自然不可能接受這個建議,但為了避嫌,諸葛亮必然要分出一定的權柄給李嚴,讓李嚴這個“托孤重臣”重新回到權利中樞。

而如果諸葛亮真的接受了,那麼他李嚴就是勸進的功臣,到時候諸葛亮也肯定會投桃報李的重用他李嚴。

反正裡外裡的,他李嚴絕對不吃虧,唯一的問題就是——李嚴就從來沒有把劉禪這個大漢天子放在眼裡。

諸葛亮是什麼人,他怎麼會看不穿李嚴的險惡用心,但諸葛亮能怎麼辦,李嚴也是托孤重臣,他寫這樣的書信,諸葛亮必須做出回答不然天知道這封信裡的內容,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劉禪的麵前?!

因此諸葛亮隻能捏著鼻子寫了一封信回複李嚴,告訴他要以國家為重,等到平定天下,興複漢室了,到那個時候,咱們一起接受天子賞賜,彆說九錫,就是十錫,咱們也受的住。

這事兒才算是糊弄過去了。

而後來,李嚴又起了心思,提議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

這次的這個行為,不僅僅是單純的為諸葛亮要權了,甚至說難聽一點,這就是要割土自立了。

即使麵對這樣的要求,諸葛亮雖然沒答應,但也沒有把李嚴怎麼樣。

甚至陳震這樣的季漢老臣,也對李嚴的行為看不下去了,告訴諸葛亮,說李嚴這個人“腹有鱗甲”,心術不正,連同鄉人都不願意跟他走的太近。

可諸葛亮對李嚴的態度,始終是“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希望能跟李嚴一起相忍為國,共同興複漢室。

真的,諸葛亮真的做的可以了,你要讓李嚴攤上一個霍光試試?!

至於後來北伐時李嚴乾的事兒,跟《三國演義》裡描述的差彆真不大,李嚴因為運糧不利,兩麵找借口的行為,實在是蠢到讓人無法理解,不像是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能想出來的借口。

真的,張溪上輩子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李嚴會說出這種隻要兩邊一對峙就能輕易戳穿的謊言。

可這輩子,當張溪在季漢集團內部呆久了,了解了內部的矛盾點,加深了對李嚴這個人的了解之後,大概能猜到一些李嚴的想法。

季漢內部,也不是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麼其樂融融的,彼此之間也有派係,矛盾,利益衝突,隻不過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把這些事情控製的很好,始終沒有爆發出強烈的後遺症出來。

而李嚴這個人呢,大概是自私自利慣了的,他大概是以己度人,認為劉禪對諸葛亮,也不可能是百分百的信任。

隻要這裡麵有一點不信任,那麼李嚴就可以乘機放大劉禪內心的危機感,他這麼做,不僅能撇清自己運糧不利的責任,還給了劉禪一個可以借機收回諸葛亮手裡兵權的借口,說不定還能進一步增加自己在朝中的權利和地位。

隻要劉禪有心,那麼這件事上,他不僅無過,而且有功,劉禪會幫他圓這個謊的。

但李嚴確實錯了.曆史上的劉禪,不管他本身的能力如何,但他對諸葛亮,那就是百分百的信任。

但即使如此,諸葛亮最後還是沒殺李嚴,隻是把李嚴貶為庶民,還讓他的兒子李豐繼續坐鎮江州,負責北伐軍的糧草後勤。

所以啊,張溪是真的非常看不慣這個李嚴,總覺得讓這麼一個人鎮守成都平原的核心位置,實在是太危險了。

但可惜.如今的劉備,暫時還沒有要動李嚴的心思,張溪的攛掇吧,多少有點無用功。

反倒是心思細膩的諸葛亮,深深的看了眼張溪。

諸葛亮倒沒啥歪心思,主要是他也不知道李嚴是什麼時候得罪了張溪,鬨得張溪這麼給他上眼藥諸葛亮琢磨著,事後是不是找個機會,給這兩人說和一下。

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大漢出力,為了光複漢室.縱有不合,也要相忍為國嘛

但很快,諸葛亮就沒這個心思了。

倒不是諸葛亮又改主意了,而是因為諸葛亮突然有任務了。

劉備想讓諸葛亮回成都坐鎮,代替他這個大漢天子,總攝成都朝政。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