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雪災(2 / 2)

緊接著,張溪打破了慣例,緊急調撥軍中火碳供應地方.火碳這東西就是產自越巂郡的煤炭,這玩意兒屬於是軍管物資,是不能輕易調撥給民用的。

但事到如今,張溪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

好不容易當了一方主事官,卻因為自己的無能,導致百姓凍死餓死吧.張溪的心裡,可是最受不得這個的。

當將軍的時候,帶領軍卒拚殺,雖然心裡負擔也有,但張溪並不太在意。

當兵吃糧,自然要為國家保家衛國,開疆拓土,這是作為將軍兵卒們共同的責任,有所死傷,在所難免。

但百姓不同,百姓提供賦稅給國家,國家卻不能保護好百姓,治理地方還要讓百姓凍死餓死這絕對是執政官的無能。

張溪為此不得不調用手頭上的一切資源,來救助百姓災民,力求能讓更多的百姓災民活下去。

但.實話實說,確實準備的不夠充分。

不管是氈布帳篷也好,軍中火碳也罷,原本都是為了供應士卒過冬的物資,這些東西,本來就不太多,也沒有想過要給百姓預備一份,調用過多,軍卒受凍,調用少了,百姓受災。

這裡麵的平衡,真的很難掌握。

但萬幸,張溪手頭,有倆得力助手。

這時候,蔣琬和陳祗的統籌能力,就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儘致。

在這兩人的統籌安排下,十一月的雪災初期,總算是還能勉強渡過,百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安置,真正凍死野外的人數也不過數百人在這個年代,遭遇這樣的雪災,隻凍死了數百人,已經算是相當不得了的政績了。

但,當十二月的大雪開始降下的時候,哪怕是蔣琬和陳祗,也頂不住了。

他們的統籌能力再強,手頭也得有救災物資才行啊。

沒有東西,怎麼安排救災?!

為此,張溪不得不立刻上書天子,同時給諸葛亮去了一封信。

上書天子,那是請罪,表示雍州雪災,因為自己的思慮不周,準備不足,如今救災情況不容樂觀,導致百姓流離失所,請求天子處罰。

給諸葛亮去信,那就是求援。

糧食方麵倒是沒有要求,這方麵張溪早早就在雍州囤積下了一批,因此暫時還不缺,可越巂郡的煤炭和蜀中的氈布帳篷,你再給我運一批過來,我等著急用呢。

諸葛亮一接到張溪的書信後,也是大驚。

但諸葛亮卻沒有要怪罪張溪的心思,按照張溪描述的雪災情況,哪怕是他諸葛亮坐鎮雍州,也不可能完成這樣的救災任務。

張溪確實有些準備不足,但有一說一,張溪真不是大意了,而是這場雪災之大,覆蓋範圍之廣,誰也沒有料到而已。

不管如何,雍州雪災必須救助,諸葛亮當即下令讓張裔負責全權處理這事兒,調集蜀中和越巂郡的物資,派人儘快送去雍州。

可,還有一個問題。

如今益州也已經入冬了,雖然下的雪不多吧,多少還是影響到了一些路況,運輸效率受到了一定的限製。

再加上漢中那邊傳來消息,說是漢中也下了大雪,雖然沒有雍州那麼嚴重吧,但也是大雪封路。

最重要的是,褒斜道,陳倉道這兩條能通往關中的山道,因為積雪嚴重,再加上山路陡峭,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通過大量的車隊物資。

單個人冒險穿越山道是可能的,但車隊這種東西,根本無法在積雪的棧道上行進。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組織軍卒或者百姓對棧道進行專門的清理,可問題是,如今是冬天,而棧道又長,清理棧道本身就非常的費時費力,這要是再一晚上來場大雪,或者索性更加倒黴一點,引起雪崩或者山體滑坡,那棧道就徹底毀了。

因此啊,這些救災物資,出於謹慎起見,諸葛亮決定走祁山道,繞路送往雍州。

隻是,這多出來的十幾天繞路時間,就必須得讓張溪自己想辦法熬過去了。

而當張溪接到諸葛亮的書信,告知救災物資走祁山道的消息時,已經是十二月中旬了。

這個時候,關中的大雪,已經下了快一半了。

這種情況下,張溪手頭的物資已經耗去了一半,要撐過這十幾天的時間,基本不太可能。

張溪思來想去,最終還是不得不做出了決定。

打開長安城城門,允許各地受災百姓前往長安避難。

這是一個下策,但目前來說,也是唯一的辦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