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決議(2 / 2)

諸葛亮也確實沒有想到,關羽會這麼輕易的為龐統背書,考慮到關羽的潛在影響力,諸葛亮這時候也不適合繼續藏著掖著,趕緊的出來,向天子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諸葛亮也不認為,如今是出兵的好時機起碼在今年秋收前,不是合適的時機。

秦宓說的對,大漢距離上次北伐,才過去三年不到的時間,去年又剛剛遭遇了三路進攻,雖然都擊退了,但免不了損耗了一批糧草和軍械,遠不到可以發動大戰的時候。

至於東吳方麵,雖然是個禍害,需要想辦法解決,都並不是不能通過政治手段去解決,沒必要一上來就刀兵相向。

如今的局勢下,天下的三方勢力,誰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滅了誰,一旦開戰,必然是一場大戰,不管往哪個方向用兵,都不是諸葛亮的最優選。

因此,諸葛亮的建議,還是那老一套的“外和諸戎,內修政理”,休養生息,積攢國力,待關中成熟,荊州無憂後,再行北伐,一戰而定中原。

換句話說,諸葛亮在這個時刻,是讚同秦宓的意見的。

這個表態吧,說實話,在場眾人,除了法正和張溪外,誰都沒有想到。

秦宓和楊洪是沒想到,一直對益州派多加打壓的諸葛亮,居然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支持益州派提出的建議。

而張飛和龐統也沒想到,一向表現出對外鷹派的諸葛亮,會不主張對外用兵。

也就是法正通過日常的政務觀察,張溪通過對諸葛亮的曆史認知明白——諸葛亮雖然是堅定的鷹派,但他並不是無腦的鷹派。

打仗嘛,說到底,打的就是國力,打的就是後勤,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撐,你根本打不贏任何戰爭。

法正是尚書令,總管六部執行,他非常清楚目前戶部存糧和五銖錢數量,更加知道工部軍械庫存數量和每年新增數量,目前的大漢確實支撐不起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而張溪,是因為很清楚,在曆史上,諸葛亮是經過了五年的埋頭發展,積累了足夠的實力,扭轉了夷陵之戰後大漢全方麵的頹勢,又先拿比較好搞定的南中蠻族練手,發現沒問題了,才發動的第一次北伐。

諸葛亮雖然經常北伐,但他從來沒有耽誤過對蜀中的經濟建設,都是在攢夠了實力後才會發動下一次北伐,跟薑維為了實現丞相夙願而出兵北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一說一,薑維的忠心和精神,確實值得讚揚,但他的北伐,多少確實有點窮兵黷武的嫌疑,隻為了北伐,根本不管國內的經濟實情。

當然,這也跟劉禪後期,蜀中世家掌控朝政有直接的關係。

一幫蜀中世家,怎麼可能真心為了大漢的利益去搞什麼北伐,譙周的《仇國倫》一出,更加沒人管這個事兒了。

而自陳祗以後,季漢也沒有了那種能搞經濟民生的人才了,一幫隻為自己私利著想的貨色,怎麼會努力去幫著薑維北伐呢,躺在蜀中撈錢不好嘛。

大不了敵軍來了,咱就投唄,這天下,又不是我家的天下,隻要不耽誤我家的利益,誰當皇帝又有什麼區彆呢這就是當時掌控季漢朝政的蜀中世家的真實想法。

因此吧,薑維北伐,才會造成那麼多的爭議,被認為是窮兵黷武但實際來說,這鍋真不該薑維一個人背。

嘛,扯遠了扯回現在。

因為諸葛亮讚同休養生息,導致主戰派那邊有些猝不及防張飛把目光看向了張溪,趙雲二人。

王基那小子靠不住,站出來又撤回去,本身就代表了他的態度,而薑敘呢,張飛又不熟可不是就隻能指望元長和子龍二人了?!

但是吧張溪和趙雲緩緩對視了一眼,也是一臉的無奈,選擇了站到了諸葛亮的身後。

這倆實際主政一方,都知道自己所在州郡的實際困難。

如果朝廷一定要北伐,那他們也會竭力支持,但兩人其實都清楚,強行北伐,對自己治下的百姓都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如果可以,他們也希望能有兩三年的休養時間,至少讓百姓的生活能穩定下來不求過的多好,至少不要再出現被逼的流離失所,賣兒賣女的情況。

而這兩人一表態,頓時差點把張飛的鼻子給氣歪了武將堆裡出了兩個叛徒。

沒辦法,張飛隻好把希望寄托在到現在還有發表意見的重臣,東州派的代表人物,法正身上。

而法正,隻是微微一笑,走到張飛麵前,微微點頭然後扭頭就走向了諸葛亮的身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