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殿前議事,把季漢接下來三年的大方向給定了下來——接下來的基本國策,以休養生息為主,各地轉入戰略防禦。
但事情,可不是就這麼一點事情。
各地的發展情況如何,接下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如何在保證民生發展的同時,兼顧各地防務,不給敵對勢力滲透的機會,中央朝廷又該怎麼協調跟地方之間的關係,需要給予地方怎樣的支持,而地方又需要給朝廷什麼樣的回報.很多事情,都需要私下認真討論後,才能決定下來。
不過這事兒,就不用當著劉禪的麵討論了,回丞相府討論既可一方麵是這樣的討價還價持續時間更長,另一方,那小胖子估計也聽不懂這裡麵的彎彎繞繞。
回到丞相府,諸葛亮就回到了自己的主場,在丞相府長史張裔,參軍馬謖的幫助下,開始跟朝中大佬,各地方刺史,將軍們,討價還價。
現在已經不是那種需要站到國家層麵去考慮國策的時候了,這會兒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尋求利益分配的時刻,誰還跟諸葛亮客氣。
尤其是龐統。
剛剛在大殿上,諸葛亮拉著法正,張溪,趙雲,力挽狂瀾,決定下了休養生息的策略.那時候龐統無奈隻能點頭,可如今,事關門下省的財政撥款問題,那就不能跟這個死魚頭客氣了。
既然大政策已經決定了,這幾年需要休養生息,那麼朝政的重心,肯定要放到內部發展上來。
門下省,是監督六部執行的重要部門,但每年的財政撥款卻是三省中墊底的存在,手下人手不夠用也就算了,工資還最低,這誰受得了?!
你看看隔壁的虞翻,掌管禦史台,他手下的監察禦史們出巡地方,哪個不是一路風光的坐車下去,公家提供一路吃喝不說,連車錢都不出。
到了他掌管的門下省這裡,連去六部調個卷宗,都要自己花錢雇車拉像話嘛!!!
這話說的,趕來議事的禦史大夫虞翻聽了直翻白眼。
拜托,禦史台,是監察各地官員廉潔的,是去查貪腐的,你不得給最好的待遇,好好的供著麼?!
敢讓這幫小子背個包袱出行,指不定就有那麼幾個意誌不堅的小子會忍不住誘惑,貪汙受賄,最後該彈劾的人不彈劾,不該彈劾的人瞎彈劾。
禦史台是最不能缺錢的部門,虞翻又不是什麼腐儒,他太清楚人性是怎麼回事了,就是好吃好喝的供著,禦史台一年都要內查罷黜一批巡查禦史呢,要是不給好待遇,誰願意來乾這種得罪人的差事?!
你龐統跟誰急眼錢糧,也不該跟禦史台急眼,有那個功夫,不如去找找尚書省的茬,整個朝廷最大的花錢窟窿就是尚書省,你但凡從他們手裡扣下一點財政費用來,都夠你門下省多發兩倍工資了。
虞翻這話一出,法正立刻急眼了。
是,尚書省確實是朝廷的銷金窟,但問題是,尚書省也是朝廷的聚寶盆啊你就看我每年花了多少錢,沒看到我每年給朝廷提供了多少賦稅麼?!
再說了,尚書省下轄六部,每個部都是需要花錢的地方,那麼大的攤子,那麼多的人,我這錢再多也不夠用啊。
真要有意見,你找中書省去,中書省那邊不過是翻翻卷宗,製定一下決策而已,至於每年占用一大筆開銷麼?!
然後張裔也跟著急眼了。
如今諸葛亮升為丞相了,中書令一職一直沒有做出安排,一方麵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另一方麵,大漢也不需要再出現一個擁有決策權的中書令。
因此,中書令一職,一直是歸屬於丞相府,由丞相府長史張裔兼任的。
張裔一聽說要削減中書省的開支,頓時也忍不住跳出來了。
什麼叫中書省隻要翻翻卷宗?!
拜托,中書省是決策部門,任何決策都需要有大量的文獻和數據作為支撐的,沒有這麼數據支撐,製定出來的國政決策,交給你尚書省,你敢執行麼?!
中書省花銷多,那就是因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理這些文獻和數據,為丞相府決策做出參考.削減中書省的花銷,萬一導致數據或者文獻不準確怎麼辦?!
真當中書省那麼多的中書郎隻會抄資料麼,他們也要總結歸納,整理文獻和數據,從中發現各地的施政弊端,進而討論辦法加以改進.退一步說,就算中書郎隻會抄資料,那總也得有人來抄才行吧?!
這年頭識字的人很多麼?!識字又願意來當中書郎的人很多麼?!
不給高薪,誰願意來乾這種庫吏一樣的工作?!
好嘛,諸葛亮還沒發話呢,三省加上禦史台,這四個部門就已經開始吵起來了,更彆說後麵還有各地刺史,將軍,就地方財政和軍費要跟諸葛亮扯皮呢。
這個事兒吧,一扯起來,沒有個十天半個月根本扯不完。
張溪本以為,諸葛亮即使再是全能天才,他也得先擺平了中央朝廷內部的財政劃撥和軍費問題,接下來才會跟地方刺史商討地方政務。
這沒個七八天的,根本討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