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爭(一)(2 / 2)

因此吧,張溪都做好了在成都等上個七八天,再等諸葛亮召見的準備了.這七八天,好歹的可以放鬆一下,拜訪一下往日親朋好友,維護一下人脈關係。

比如說張飛,趙雲那邊,又比如說王平,馬謖那邊張溪是真的好奇,怎麼馬謖回到成都後,會從禮部侍郎的位置走回了老路,重新成為了丞相府參軍?!

這小子還沒息了領兵作戰的心麼?!

可惜,張溪沒有時間去問。

一個,是馬謖如今很忙,忙著幫諸葛亮出謀劃策,應對朝中大佬們的各種要錢借口。

另一個,是張溪也沒閒著,他被諸葛亮和法正一起拉著,參與了整個中央朝廷的財政分配計劃。

彆看你張溪現在是雍州刺史,但你身上還掛著一個兵部尚書銜呢,你也是六部一員。

諸葛亮那意思,你一個兵部尚書,不參與國政,不參與製定軍費標準,想跑去偷懶?!

門都沒有。

而法正那意思吧,兵部好歹是六部之一,歸尚書省管,妥妥的尚書省乾將,不想著幫尚書省多爭取一些經費,就想著置身事外?!

然後張溪就被這倆沒良心的貨給拖住了,參與到製定朝廷的財政分配當中來。

但其實.張溪是真的有點太小瞧諸葛亮和法正的用意了。

兩人拖著張溪參加,還真不是為了討價還價的時候多個幫手。

這點事兒,他們爭歸爭,實際能達到什麼樣的最終目的,雙方其實心裡都有數,無非是尋求一個平衡點而已。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張溪儘可能的參與進朝政事務中來,增加在中央朝廷處理政務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培養執政朝廷的能力。

諸葛亮今年已經四十五了,法正年紀更大,已經快五十了,而張溪,還不到四十歲有些事情,是需要提前考慮起來的。

既然先帝有意讓張溪在必要的時刻成為“博陸侯”,那麼張溪就得有這個能力,能撐起朝政運轉.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先帝要讓張溪鎮守雍州,成為第一個實權刺史的原因吧。

將軍出於軍伍,丞相出於地方嘛。

這兩年,張溪在雍州那地方乾的還行,防務,安民的措施做的都不錯,唯一欠缺的,大概就是經濟方麵的頭腦.先從這次財政分配開始學起,如果能在這麼複雜的利益分配中學會怎麼協調處置,那麼將來至少不會再讓世家們哄的團團轉。

這就是諸葛亮和法正的良苦用心。

可張溪.張溪如今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他聽誰說的理由都覺得對,但手頭就這麼點錢,到底該怎麼分配,他依然沒有什麼頭緒,也提不出什麼兩全其美的建議。

自己想不清楚,隻能是看看諸葛亮怎麼去討價還價,怎麼去想辦法解決財政分配的問題.學歸學,但進展真的不大。

簡單來說,張溪的腦子,真的不適合搞經濟,他對一國經濟的理解太過於膚淺了,隻能看到表麵,對內部真正的核心利益掌控,始終欠缺一些洞察力。

這方麵是急不來的,畢竟不是什麼人都是諸葛亮這樣的天才而且話又說回來,諸葛亮也不是一上來就掌控一國經濟事務的,他也是從一開始的荊南三郡練手,到後來主掌一州經濟,到現在掌控全國經濟,一步一步鍛煉出來的。

隻能說,諸葛亮在這一路走來,犯錯的概率太低了,低到讓人有種錯覺,那就是諸葛亮一出山,他就啥都會。

張溪雖然比諸葛亮多了一千多年的積累,但經濟這個東西吧.現代人有幾個敢說自己真的懂的?!

大部分的現代人,估計還不如熟讀《管子》的古代人呢。

好在,諸葛亮和法正也不著急,還有足夠的時間,一點點的,慢慢來就是了。

就這樣,張溪被諸葛亮和法正“綁著”,全程參與了這次的財政分配行動。

等到中央財政分配計劃結束後,就該輪到地方刺史和中央之間,就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的關係進行討價還價了。

而此時的張溪,已經頭暈眼花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