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嚴一個人不同意,不頂用啊。
張溪這個提出者,諸葛亮這個目前大漢的最高決策人,以及龐統這個次級決策人,都對張溪的這個計劃非常的感興趣。
三個人湊在一起商量了許久,還真的給他們弄出了一個計劃.逼得李嚴也沒辦法,哪怕是裝裝樣子,也得參與進這三個人之間的討論去。
不然,三個人討論的熱火朝天,他李嚴一個人生悶氣,多尷尬啊。
李嚴可不是那種清高的性格。
再說了,李嚴也希望通過討論,闡述自己的反對意見,證明張溪的措施有害於大漢,這樣說不定能說服龐統和諸葛亮改變自己的主意,從而證明自己的價值。
然後李嚴漸漸地發現,好像張溪搞這麼一套,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是,前期投入上,大漢會有所虧損,甚至一旦東吳真的拿出了高出直百錢的高額代值貨幣後,大漢的虧損會很大。
但是,這個虧損也不是沒有辦法轉嫁的.比如說曹魏那邊,雖然偏居一隅,但是對紙張和蜀錦的需求量,依然還是很大的。
甚至,如果膽子大一點的話,大漢放開官方對糧食和軍械的走私,這些東吳的虛值貨幣,完全可以流通到曹魏的境內。
走私糧食或者軍械,當然會增加曹魏方麵的實力,但是如果曹魏內部經濟崩盤了,以如今曹魏的經濟體量,哪怕再采取曹丕時期廢除貨幣,以物易物的手段,民生經濟也會受到重創。
畢竟,如今的曹魏,隻有一州之地,而周邊,除了高句麗外,就沒有一個像樣的農耕政權,他們也很難轉嫁危機,保證自身的穩定。
這簡直是一石二鳥的計劃。
不過嘛,前期突入還是很大的,李嚴必須要準備好足夠多的漢五銖,在前期流通的過程中,保證直百錢和東吳虛值貨幣的價值,否則的話,計劃滿盤皆輸。
而這,才是李嚴最頭疼的地方.自家錢不夠用啊。
執掌中樞也快十年了,李嚴也知道,錢這個東西,真不是越多越好的保持民間有恰到好處的流通五銖錢,才是最必要的。
如果一旦執行張溪的計劃,不僅在東吳那邊,曹魏那邊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五銖錢用於流通,避免虛值貨幣在不該崩盤的時候崩盤.這裡麵的技術含量,已經超過了李嚴的能力範圍了。
也因此,計劃是可以製定出來,但是具體怎麼操作,怎麼分配五銖錢數額,以保證計劃的順利進行包括李嚴在內,四個人都有點一籌莫展。
這事兒吧,其實諸葛亮親自來操作的話,他是有這個能力的。
可問題是,諸葛亮要坐鎮冀州,他的主要目的是攻略曹魏小朝廷,一天到晚那麼多的政務和軍務要處理,哪有功夫專門盯著這事兒來辦?!
轉嫁危機到曹魏的事兒,諸葛亮倒是順手能辦,但經濟戰的主戰場在東吳,諸葛亮就鞭長莫及了。
而張溪嘛他離的倒是近,但就張溪對經濟戰一知半解的程度,他提出建議可以,讓他去操縱執行,彆說諸葛亮不放心,就是李嚴都不放心。
稍微搞砸了,倒黴的可不隻是東吳,甚至整個荊州,乃至兗州,河洛地區都會受到影響。
四個人湊在一起,想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由張溪來主持這個經濟戰。
畢竟,這個主意是張溪提出來的,他又全程參與了討論,要達成什麼目的,他是最清楚的。
不過嘛,為了防止張溪掌控能力不足,還是得給他增加幾個助手,幫他看著點。
其中一個,不用說,就是已經被費禕派到荊州的戶部左侍郎馬謖。
而另一個,是李嚴推薦的。
戶部計略司書佐,謝宏。
這個人選一提出來,張溪都給嚇了一跳。
到底是同名同姓,還是說,就是那個建議孫權搞大泉當千的謝宏?!
如果是後者.此人放著東吳不出仕,是怎麼跑到長安,當了戶部官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