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貞觀實錄》之中,疑似都是經過李世民查閱之後,才拍板寫下來的,先後改過七八次。
也是因此李世民被後世人詬病為篡改曆史的由來之一。
“非也,此人有大用,不是五望七姓之人。”李承乾頗有所指。
“你想要破局?”李世民眸光變得淩厲無比起來。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五姓七望根深蒂固,傳承久遠,曆朝曆代之中,都有他們都人在,破不了的。”
李世民的目光隨即便黯淡了下來,朝堂之中,離不開五望七姓,沒有他們,朝廷和國家都運轉不過來。
“那就讓朝堂之中,不再都是他們的人便是了。”李承乾殺意流露而出,其意在明顯不過。
“殺了,誰來頂他們之職位,這天下又有幾人能頂替之呢?”
李世民譏笑,感覺李承乾異想天開,他為帝多年,一直被這些士族所製衡。
改個《氏族誌》也花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把李姓放在了第一等。
而天下讀書之人,也多出於名族世家,官員是直接被士族給壟斷了,不然也不會有“士族”之稱。
“改革科舉!”李承乾沉言道,這是唯一的辦法,讓天下其他人,來頂替士族的地位。
“你當朕沒有改革完善嗎?但是無任如何改,出名的還是大姓,平民百姓哪裡有時間來攻讀詩文,勤練武藝呢?”
“承乾,以前朕讓你去往民間體查民情,也是有諸多的考慮,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所理想當然的那樣,縱使朕為一國之君,也有很多的迫不得已。”
“為了鞏固政權,朕都要和那些大族聯姻。”
李世民不由得苦笑一聲,作為一國之君,竟然要依靠聯姻來穩固自己的地位,這是多麼諷刺啊!
“也不難,於民間開辦學堂,使得平民有機會讀書寫字,這樣的弊處會得到緩解。”
李世民聽後,默默地點頭表示認同。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卻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讓平民百姓有機會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打破貴族壟斷知識的局麵,從而通過科舉入朝為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但是這個局麵,李世民是看不到了,實施起來也會困難重重。
平民讀書,就意味著他們要少了一份勞動力,他們可不像大姓那樣豐衣足食。
“不過,當朝,兒臣需要一個酷吏來限製他們。”李承乾說道。
李世民微微皺眉,思考著李承乾的提議。酷吏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但同時也容易引發更多的矛盾
“許敬宗能行嗎?”
李世民露出了擔憂的神色。他知道,五望七姓之中,有許多傑出的人才,豈是一個隨便扶持上來的人能夠輕易抗衡的?
“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不然陛下之後,這李唐天下,怕也隻是空有其表了。”
“陛下是打天下之君,身邊有出身貧寒的忠臣,有人可用之,有軍功而起者,但是過此之後,朝堂之中的士族隻會越來越多,直到我李家之權被架空。”
李世民聞言,並不覺得,這是在危言聳聽,這就是事實,他們都在不斷想象要如何加強皇權,但是事實上,是在不斷被削弱。
而對於皇權掌控最強的,也就屬於開國之君,之後的皇帝都有可能會被權臣所架空。
隋朝的滅亡,就是一個教訓,看似農民起義的結果,實則是大族世家原因。
安史之亂,歸根結底也是門閥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