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也知道廢除徭役很困難,這個製度對於封建王朝的帝王來說,是一本萬利的國策,就算是他明知道這是一個弊政,可是現階段沒有其他更好替代的製度,直接廢除,是不可能的。
但是,大唐造紙司就不能繼續用這種策略,不能繼續養什麼繼承製工匠了。
“陛下,臣之所以想到雕版印刷術、改良造紙術,甚至是以後還會改進筆墨,其實就是想要實現一個理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今的百姓可能連禮教是什麼都不知道,世家門閥還會堅持著家法大於國法。”
“不僅如此,其他的小宗族也會學著做。”
“當地的官吏算什麼?”
“若是官吏威脅到了他們宗族,或許,這官吏都可能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百姓們愚昧,也就越容易被這些養著讀書人,養著打手,養著死士的人糊弄。”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百姓。”
“皇權不下鄉,就是因為百姓們不知道國策為何物,也不知道該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
“明朝時期,開國皇帝還建立了登聞鼓,他在位的時候,登聞鼓還有作用,還有不少百姓為自己擊鼓鳴冤,皇帝死後,登聞鼓也就廢了。”
“百姓依然會被世家大族欺負,依然被剝削,依然不知道國策仁政是什麼。”
陳平安覺得隻有提高了百姓們的認知,在掌控輿論的基礎上,灌輸愛、國、思想,灌輸民、族、意識,這比隻是給讀書人講述什麼忠君愛國,所得到的收獲還要大。
愚昧的百姓很容易就會被人牽著走,稍微一個謠言,就能夠讓他們信以為真。
大唐的貞觀之治,也確實算得上是一個盛世。
然而,根據大唐的史冊記載,在這二十三年的時間中,也有不少農、民、起義,隻不過,這些舉旗謀反最後也都被鎮壓了。
最有名的,自然還是那位和女皇有過一些野史傳聞的謀反頭子陳碩真。
若是百姓們不那麼愚昧,若是報紙能夠宣傳大唐的仁政,能夠報道各地的情況,來一個大環境的粉飾太平,灌輸愛國、民·族意識等,應該會減輕學術門閥們對於輿論的控製力。
李世民微微蹙眉,這是他再一次聽到的一個新鮮詞,一個新鮮事物。
“報紙?”
唐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邸報,但是這個邸報,其實就相當於是戰報。
因為這時候,主要用來記載史冊的載體,還是竹簡,傳遞戰報的載體,甚至還是羊皮卷。
紙張也確實在用,通常也都是朝堂之上用來文書的,一些門閥世家用來讓自家子弟們學習用,普及程度並不是很高。
陳平安也知道這一點,在興慶宮的時候,那老宦官給他準備的就是竹簡呢。
可竹簡這東西對於陳平安來說,實在是太久遠,也太不方便了,幾句話就已經寫滿了一個竹簡,這也是古代為何要流行言簡意賅了。
“陛下,報紙的好處很多,首先第一點,就是這天下言論,當由陛下掌控。”
“用儒家之思想,教出來的也都是讀書人,而這些讀書人的心中,儒家自然也就是第一位。”
“而報紙不一樣,報紙上甚至是可以寫一些學術文賦,用來給自己揚名。”
“隻要是第一個吃到了甜頭的人以此揚名,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大儒、名儒、學子會被吸引,會忍不住,主動拿出自己的學術文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