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因武士彠救李恪有功,故李世民特下恩旨,準武士彠之子襲爵時可不將=降封等,仍襲應國公之爵,自算得上是極大的恩遇了,這比之金銀甚至是官職都要厚重了許多。
楊妃聞言,卻笑道:“陛下之賜乃朝廷恩賞,與本宮無關,本宮今日來此是為家事,今日本宮送來的謝禮也是如此,應國公便不要推辭了。”
這時一旁的李恪也道:“母妃之言甚至,應國公更非外人,隻管收下便是。”
李恪說武士彠非是外人,乃是指武士彠與李恪交好,已算是他在朝中盟友之意,可楊氏動了嫁女的心思,把李恪的話聽在耳中,卻有了其他的味道。
楊氏擔心李恪誤會武士彠疏遠於他,也在旁勸慰道:“殿下也說了,阿郎非是外人,既是殿下的意思,阿郎收下便是了。”
武士彠曾贈酒於李恪,此番李恪上門謝禮,武士彠收下倒也無不妥,於是武士彠拱了拱手,對李恪道:既是殿下之意,那臣便謝過貴妃,謝過殿下了。”
李恪笑道:“如此才好。”
楊妃今日同李恪來此,謝禮隻是其次,她真正的目的是要帶著李恪一起看看那位武家小娘,楊妃看了看,見武媚娘並不在廳中,於是道:“咦?那日救了恪兒的小娘怎的不在,莫不是出府去了嗎?”
楊氏解釋道:“二囡正在內院待著呢,臣婦隻是擔心她年少,恐行事不妥,故而未使她出來。”
楊妃聞言,當即道:“那小娘雖年少些,但行事何來的不妥,她倒是挺合本宮得眼緣的,她是恪兒的貴人,快些請她出來一見吧。”
楊氏笑道:“既如此,貴妃和楚王稍待,臣婦這便請人去叫她。”
說著,楊氏便喚了一婢子過來,去內院傳武媚娘去了。
———————————————————
自打楊妃和楚王入府,武媚娘在內院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正和阿姊武順待在內院等著阿娘傳話,坐立不安。
“小妹,我方才聽門子說了,楚王此番可是帶了個箱子來的,莫不是贈你的納采之禮?”武順看著小妹在內院坐著,卻時不時地抬頭望向院門的方向,哪不知武媚娘的心思,於是對武媚娘打笑道。
成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若是行了納采之禮,兩人的婚事便是已經定了個大概,不過眼下顯然還未到這一步。
武媚娘正在內院等地心焦,聽了阿姊的話,忙回道:“我同殿下這才是哪兒,怎的就來送納采之禮了。”
武媚娘頓了頓,似乎又想到了什麼畫麵,臉上又露出了一絲嬌羞,對武順道:“更何況以殿下的身份,哪有親自登門納采的,阿姊莫要玩笑我了才是。”
納采之禮向來都是媒妁為之,李恪貴為親王,若是他納采,出麵的要麼是朝中重臣,要麼便是宗室長親,絕不會是他親來。
武順看著武媚娘的滿麵嬌紅,笑道:“說來也是,殿下貴為楚王,乃諸王之冠,又得陛下寵愛,若是殿下納采,必是有聖旨達下,比之此番定要熱鬨上不少。”
武媚娘聽著武順的話,臉上也慢慢露出了笑意,似乎已經看到了聖旨臨門,宮媒納采的那一幕。
就在武媚娘正同武順玩笑的時候,終於奉楊氏之命前通傳的婢子也到了,婢子入了院門便對武媚娘道:“小娘拾掇好了便快些去前院正廳吧,貴妃指了名要見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