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妃道:“我兒所言極是,我兒既想到了這裡,想必是已有了計較了。”
武媚娘道:“皇後有仁德之名,凡事也都為朝中表率,魏王已然大婚,便是成年,早已到了外放出京的時候。隻要能推動朝議,使得朝中魏王外放之聲愈重,使得內宮和外廷矛盾愈激,到了那時,再逼皇後出麵,皇後為了顧及大局,就算魏王不肯,皇後也會勸父皇將魏王外放出京。”
楊妃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問道:“我兒是意思是想要內宮發力,內外廷紛議齊出,逼得皇後出麵?”
皇子外放出京,之官地方,向屬朝務,故而多定於朝堂,不涉後宮,然皇子不止是朝中重臣,更是宗室子弟,有些在朝堂上走不通的路,到了後宮未必不成。
李世民數子,長子李承乾身為太子,自然不可離京;三子李恪已然外放,現在河東督邊;餘者五子李佑、七子李惲等也都到了外放之官的年紀,而且這些適齡外放的皇子還都比四子李泰年幼。
若是朝中再起皇子外放之議,使得諸皇子離京之官,宮中的眾妃必然抱怨,屆時隻要再稍加調和,自起紛爭,到了那時,不管長孫皇後是為了表率也好,還是為了平息內外廷的紛擾也好,她都務必要勸李泰外放。
武媚娘回道:“不錯,媚娘正是此意。魏王也是親王,三郎尚且需得外放,他憑甚偏能留在京中與三郎為難。隻是...”
武媚娘說著,頓了頓,接著道:“隻是如此雖能叫魏王出京,但恐怕要辛苦愔弟了。”
李愔乃皇六子,比兄長李恪年少四歲,已是一十有二,已經到了出京之官的年紀,若是當真朝議皇子出京之官,李愔必在其中,故而武媚娘有此一言。楊妃聽了武媚娘的話,也知其意。
武媚娘話音剛落,恰巧方才正自後殿進來的李愔也進了內殿,隱約聽到武媚娘喚了他的名字。
李愔入內,先對楊妃和武媚娘見了禮,而後便問道:“方才我在門外可是聽得兄嫂提了我的名字?”
楊妃看著李愔,笑道:“愔兒倒是耳目聰穎,隔了這般遠,也能聽著。”
李愔道:“那是自然,我聽得兄嫂之意似是有事要囑托與我,可是如此?”
武媚娘聽了李愔的話,先是抬頭望向了楊妃,見得楊妃微微頷首,自是應允了武媚娘的意思,武媚娘這才問道:“愔弟,若是你外放出京,便能幫得你阿兄,你可願意?”
李愔聞言,雖不知自己外放出京為何便能幫得上阿兄,但李愔與李恪乃至親手足,兄弟情深,李愔聽得自己也能幫得上李恪,當即便應道:“隻要幫得上阿兄,我縱是出京又如何,隻是我不通軍務,莫要去了那邊州便是。”
武媚娘輕笑道:“那是自然,你阿兄已在邊州督軍,愔弟若是出京,自是不往邊州的。”
李愔聞言,便應允道:“如此便好,隻是不知我何時出京才好?”
武媚娘想了想,回道:“此事甚大,倒是不急於一時,且待我同你阿兄商議了再定。”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