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4968 字 10個月前

...

?本書作者江謹言提醒您最新最全的《庶子奪唐》儘在[文.學],域名[(..)]?請來[文.學].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李承乾聞言,不禁笑了出來,李承乾道:“三弟屯兵河東,王師北向,夷男自身尚且難保,拿什麼來助本宮解難,更何況本宮又有什麼難要他來解。”()?()?()

李承乾雖然和李恪不和,但李恪統軍打仗的本事李承乾多少還是有些底氣的,李恪在河東督軍,本就是意欲北伐,在李承乾眼中,夷男也不過是個還剩幾載可活的將死之人罷了。

昆穀道:“楚王北伐若是建功,難道太子就不擔憂嗎?”

李承乾眉頭一皺,臉上露出了不悅之色,問道:“你這是何意?”

昆穀回道:“楚王覬覦太子之位已久,早欲取太子而代之,此番北伐便是楚王建功良機,也是他取代太子的重要一步,太子的儲君之位早已岌岌可危,倒也難得太子還能穩如泰山。”

中原王朝,曆朝曆代,尤其是開國之初,皇位承繼就罕有不見血,不相爭的,古來如此,現在自亦如是,李恪英武,又得李世民寵愛,對李承乾的儲位威脅本就極大,李承乾不以李恪為敵才是怪事。

李承乾道:“本宮不知道你們的消息是從何而來,本宮的事情也不必你們來管。”

“正所謂此消彼長,楚王正在河東聚勢,欲一舉而奪太子儲君之位,可太子卻仍舊自大如斯,外拒盟友,豈不是太可笑了嗎?”李承乾之言入耳,昆穀並未離去,反倒自己站起了身子,笑道。

李承乾一拍桌案,喝問道:“你這是何意?”

李承乾之舉,已然動怒,但昆穀站在殿下,卻也巋然不懼,昆穀抬頭看著李承乾的眼睛,回道:“薛延陀亡,則楚王興,則太子衰;薛延陀存,則楚王衰,則太子興,這樣的道理,太子竟也看不出來嗎?”

李承乾接著問道:“所以呢?”

昆穀回道:“所以太子何不和我家可汗聯手,一同對付李恪,隻有李恪敗了,太子的儲君之位才能穩當啊。”

昆穀之言,確有道理,李承乾聞言,眼中卻閃過了一絲警惕,如果說李恪是食人猛虎,那夷男又何嘗不是,從根本上來講,薛延陀也是大唐的勁敵,也就是他李承乾的勁敵,不可與虎謀皮的道理,李承乾豈會不知。

李承乾回絕道:“本宮身為大唐太子,便是大唐未來的國君,豈能與你等沆瀣一氣,謀我大唐邊關,此事你不必再提了,回吧。”

李承乾擺了擺手,竟是下了逐客令。

李承乾雖然與李恪為敵,但他身為太子,國之儲君,他的底線還是在的。

大唐江山是他李家的大唐江山,身為李家子弟,他可以和李恪相爭,哪怕是拚個你死我活也再所不惜,但要李承乾出賣大唐,掘了自己的牆腳,李承乾自問還做不到。

昆穀忙解釋道:“我薛延陀對大唐忠心耿耿,絕無謀取邊關的意思,我家可汗彆無他求,隻想促成一事?”

李承乾問道:“何事?”

昆穀回道:“和親,可汗願求取大唐公主,以為我薛延陀可敦,而後向大唐稱臣,保得國祚。若能成事,我薛延陀必以太子為主,唯太子之命是從。”

李承乾聽了昆穀的話,緩緩的,心中竟有了一絲意動。蓋因兩國和親並不損大唐之利,反倒可使邊關保得十餘載太平。

而且李承乾知道這是夷男的緩兵之計,但李承乾卻不擔心。隻要兩國和親,邊線無事,李恪這個並州大都督便沒了用武之地,無功可立,又被困在河東,對他的太子之位的威脅便小了許多。

至於給了薛延陀喘息之機,更算不得什麼,李承乾有自信,隻要他將來登基稱帝,他同樣可以平定薛延陀。

()?()?()

江謹言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