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帥仁義無雙(2 / 2)

難民逃難的目標往往是一些比較繁華的大城。

往小地方跑的都是少數。

現在張獻忠的大西軍攻入四川,到處攻城略地,難民自然是不會少的。

李恒對於此事自然是知道的,隻是他跟呂兆波早有分工,民政上的事情呂兆波能做主的就自己做主,事後彙報一些就行了。

“現在收攏了多少難民?”李恒問道。

呂兆波道:“目前已經超過了一千餘人,大部分都是青壯男子,剩下的則是一些婦孺,老人則是最少的。”

這個比例倒也是正常的,因為那些身體弱的,半路上往往就倒下了。

還有很多老人,故土難離,又不想拖累家人,就留在了家鄉等死。

所以最後那些年輕的男子和他們的妻兒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彆人的妻兒。

一千多難民聽起來好像不多,但是考慮到南江城隻是一個小縣城,又不是府城,更不是省城,能來這麼多已經不少了。

李恒沉吟片刻後問道:“以往官府是如何安置這些難民的?”

呂兆波苦笑一聲道:“最多也就是施粥,而且還是那種摻了沙子的粥,讓他們能多活一天是一天。朝廷都沒有錢,地方衙門更沒有錢糧了。至於那些鄉紳大戶們更不會去主動打開他們的糧倉來賑濟這些難民的。”

李恒了然。

以往呂兆波雖然也是知縣,但是在大明王朝已經奄奄一息,搖搖欲墜的大背景下,地方官府也是人心惶惶,缺錢少糧,官府的威信也一落千丈。

彆說很多官員根本顧不上這些難民的死活,就算是呂兆波這樣的好官,也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要賑災救濟難民,就要有錢有糧。可是朝廷連年用兵,國庫都空的能跑耗子了。地方上都幾十年之後的稅都收了,官倉裡自然也是空空如也。

那些鄉紳地主們家裡雖然有銀子有糧食,但是指望他們會主動拿出錢糧來救急難民,那更是異想天開。

那些黔首百姓的死活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最多是心善的老爺不忍心看見窮人,讓人將那些難民驅趕到他們看不見的地方去。

李恒其實對於難民的安置早就有些想法了。

這些難民對於地方官府來說雖然是負擔,但是對於李恒來說卻都是財富。

隻要安置得當,他們都將成為自己力量更加壯大的基石。

“先生,我這裡有一些想法,你聽一聽。”

李恒將自己對安置難民的一些想法一條一條地說了出來。

總結起來就是這麼幾點:

第一條,就是如呂兆波之前所做的那樣,在城外搭建窩棚,設置粥棚,讓這些難民暫時安頓下來。

隻是光這麼做顯然有些粗糙。

一個完整的難民營肯定要有許多規矩,這些規矩是保證這些難民不鬨事不給當地治安環境帶來隱患和麻煩的重要前提。

所以要打造一套完整的管理辦法,從各個方麵去管理這些難民。

第二條,就是以工代賑,或者說屯田來發揮這些難民的價值,既能增加糧食收入,又能減少土地荒廢,還能讓這些難民們活下去,一舉數得。

而且在這個屯田和做工的過程當中,這些難民也學會了守規矩,紀律性也得到了訓練。

以後要是招募兵員,這些難民就是很好的對象。

第三條,則是在這些難民安頓下來之後,從中選拔出那些服從性高,表現好的,給他們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給他們分配田地,將他們編入本地戶籍,享受本地百姓一樣的待遇。

甚至他們還能成家立業,他們的孩子也能入學,以後甚至還能考試入仕。

這就是給了他們一個未來的希望,讓他們知道好好表現,遵守規矩才是正道。

李恒雖然說了一個大概,但是呂兆波卻是越聽眼睛越亮。

這些章程可行性非常高,既能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能著眼未來,是絕對會受到那些難民強烈擁護的!

最後他由衷地起身向李恒鞠躬行禮道:“大帥仁義無雙,既能救這些難民一時,也能救他們一世,老夫代這些難民謝過大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