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埠村除了紡織廠的圍牆是青磚砌造,其他用到磚瓦的隻有鐵廠和木廠,鄭鈺銘自己在紡織廠的辦公處還是泥屋。紡織廠的辦公地點隻是臨時,村子中央,吳大已經組織人手給鄭楚兩人建造府邸,估計到秋糧收割時,鄭楚兩人在南埠的知事府就可以落成。
聽到馬蹄聲,吳大家的家仆彭夫從傳達室跑出來給鄭鈺銘開大門。女工六點進了廠房後,紡織廠大門就會緊閉。
紡織廠是南埠最重要的發財工具,晚上村子裡派了五個人在廠裡值班巡邏,吳大更是把家仆彭氏夫妻派來把門。
“二弟,來喝口綠豆湯。”吳大的妻子笑眯眯的站在辦公處朝著鄭鈺銘招手,她身邊的吳灃從母親身後探著腦袋朝著鄭鈺銘靦腆笑了一下,便走出來行禮:“叔叔!”
“多謝大嫂!”鄭鈺銘接過吳妻手中的綠豆湯一飲而儘,順手拍了拍吳灃,吳灃天天跟著母親來紡織廠,鄭鈺銘有餘暇時就指點下吳灃識字學算。“大哥呢?”鄭鈺銘把空碗遞給彭婦。
“你大哥一大早便去磚窯廠盯著出磚了。”吳妻一邊回答鄭鈺銘,一邊給鄭鈺銘泡了碗麥茶。吳大對自己兩個結拜弟兄的府邸建造很上心。
認識吳氏夫妻已經五個月了,到今天鄭鈺銘都不知道吳妻姓什麼叫什麼,這時空的許多人往往隻有姓,沒有名。如公孫匠,隻有姓,因為行業是匠人,才有名字叫匠。而女人,大都在家裡從父姓,到夫家從夫姓。
吳妻不識字,卻懂數,記憶也超強,管理起紡織廠來井井有條。紡織廠工人人數最多的,管理卻是幾個廠中最好,吳妻對於鄭鈺銘來說,是意外的管理人材。
“大哥也不要太勞累,以後事情會越來越多,不要什麼事都親身親為。”吳大和妻子比起來,就隻能做商人,做不得企管,他太喜歡大事小事一起抓了。
“你哥哥如今覺得渾身有勁。”吳妻想起自己老公,不由抿嘴一笑。吳大每天睡覺前,都要和妻子嘀咕一下家裡的收入。吳大在南埠幾個廠裡都占著股份,如今的紡織廠一個月利潤有8、9萬金,吳大可以分得百分之三,那就是每個月有二千多金收入。一個月就是吳大以前十年的收益。
“以後送到廠裡的棉麻原料都提價五分之一。”徐船主馬上會送貨來廠,鄭鈺銘連忙告訴吳妻收購價已經提高。
“還是隻收購吳國之外的原料嗎?”吳妻看著鄭鈺銘欲言又止。
“是的,達城周圍的棉麻原料一律不收。”鄭鈺銘點點頭。
“二弟,為什麼情願高價收購外地的棉麻,不收達城的?”要照吳妻的想法,布帛如此賺錢,南埠村子就就應該改種棉麻。
“如今總是有荒災,我們得先顧著肚子。”紡織是很賺錢,但是刺激得達城都去種棉麻,不種糧食就不妙了,要有什麼戰爭或者是周圍產糧地區大荒,沒有糧食的達城隻會是第一個崩潰的地方。
“哦,這樣啊!”吳妻低頭沉思。她有點明白了,但更多的還是不明白。
作者有話要說:最後一段:
“哦,這樣啊!”吳妻低頭沉思。她有點明白了,但更多的還是不明白。
123扔了一個地雷
旋覆花扔了一個地雷
夙喜扔了一個地雷
曉扔了一個地雷
謝謝各位支持!
曉扔了一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