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第130章(1 / 2)

雨後的土路很濘泥,騾車行走起來速度很慢,鄭鈺銘和趙軒兩行馬隊,多費了平時的三分之一時間,才趕到大賢居住的村落前。

村落前是一片良田,良田中種植著小麥和大豆等糧食作物,良田四周的水源處,架著幾輛水車,水車在風力的驅動下,車著河水緩緩倒入渠溝,。田埂之上,有幾個孩子騎在牛背上放牧。

“既然到了大賢家門口,你我二人不如一起去拜訪下這位隱居能人。”鄭鈺銘所說的藥材收購點,是在大賢居住村落的隔壁。趙軒一路和鄭鈺銘並排騎馬行走,兩人談話投機,趙軒不想就這麼放鄭鈺銘離開,提議鄭鈺銘跟他結伴一起去拜見公孫大賢。鄭鈺銘不俗的談吐,讓趙軒起了招攬之意。

“好啊,楚某就隨梁兄去見識見識下大賢。”鄭鈺銘欣然接受邀請,心裡卻在嘀咕,大牛有沒有提前趕到,有沒有將大賢忽悠走。鄭鈺銘的計劃是派大牛將公孫從家中引走,讓趙軒撲個空門無功而返。

大牛一路疾走到公孫盤的院門前,公孫盤牽著毛驢帶著一位十歲左右的小童正要外出。公孫盤看起來四十左右,皮膚白皙,身高170厘米的樣子。

“先生!你要外出啊。”大牛一看公孫盤出門的樣子,咧著嘴笑起來,不錯,都不要他編造理由,公孫盤本來就要出門。

“本來想去訪友,不過大牛來了,吾還是明天再去訪友。”公孫盤見到大牛也很高興。

“不不!!先生還是去訪友吧,大牛這就告辭。”大牛一聽,連連擺手,如果公孫盤會因為他的到來不外出,大牛怎麼也不會在公孫盤門口現身。

公孫盤盯著大牛看了一會,大牛明顯是專程來拜見他的,可是既然專程來拜見,為什麼反而催促他離開,一副害怕自己留下的樣子。

“哦,大牛不用告辭,吾今天不外出,汝有事儘管講來。”公孫盤嘴角微撇,牽著毛驢返回院子,他要看看大牛葫蘆裡想賣什麼樣的藥。

大賢的居所在一山溪旁,山溪上空有一木頭搭建的亭子,亭子中放置著類似土礱形狀的東西,這土礱在水力的推動下,不停轉動,土礱中放置的是粟穀。

鄭鈺銘瞥見木亭子,就知道那裡有公孫製造的水力脫殼機,黃鐘派來調查公孫大賢的探子很細心,將木屋內的機械圖形描在紙上帶回了王都,鄭鈺銘看到機械圖很吃驚,這可是他自己都琢磨製造不出的。

“大賢經常外出,今天不知道大賢有沒有在居所。”鄭鈺銘怕木亭子中的東西引起趙軒注意,連忙騎馬擋住趙軒視線。

“應該在的吧,大賢的院門大開著呢。”趙軒指指眼前的一座民居。民居是石牆茅草頂,有五六間的樣子,房前是一個大院子,院子圍牆由一人高的竹木圍成。院子的柴門大開著,可以清晰地看到院中槐樹下係著一頭毛驢,那是大賢出門的交通工具。

“額,今天運氣不錯。”鄭鈺銘皺眉,難道大牛沒有趕在他們之前到達?昨天下雨,騾車在土路泥濘難走,行走的速度還沒有走了快捷,算算時間,大牛怎麼也會在趙軒到來前趕到。或者是提前趕到了,卻沒能將大賢忽悠走?

鄭鈺銘和趙軒在院門前下了馬,趙軒對著院門內大呼:“請問公孫先生在否?”

“寒舍鄙陋,客人如若不嫌棄,可入內喝一口熱茶!”屋內傳來公孫盤清朗的回答聲。

“那楚某就厚顏上門討口熱茶了!”趙軒哈哈一笑,大步跨進院內。

鄭鈺銘緊跟隨在趙軒身後正要進入,忽然瞥見院門門梁上有一木棍搖搖欲墜,連忙抬手將木棍取下放到院門旁,這木棍份量不輕,砸到人頭很可能頭破血流。

兩人走進院子,清楚地看到公孫盤正坐在廳屋中央,他的旁邊,跪坐著神色不安的大牛。

公孫盤居所的院子很大,從院門到堂屋的小道鋪著碎石,鄭鈺銘和趙軒就是通過碎石小道走到庭屋門口。

庭屋門口的碎石小道上,一把笤帚斜斜的躺在中央,趙軒腳長,一步就跨了過去,。鄭鈺銘彎腰將笤帚撿起放到屋簷下。

“陳國梁軒見過先生。”趙軒進了庭屋朝公孫盤行禮。

“魯國楚鈺見過先生。”鄭鈺銘跟著趙軒行禮,眼睛卻瞟了瞟大牛,發現大牛神色更加不安,鄭鈺銘見大牛神態,估計自己和趙軒的身份都已經被公孫盤知曉。跟著鄭鈺銘進來的木頭先將庭屋內氣味聞了個遍,確定沒什麼危險,才挨到主人腿邊蹲守。

公孫盤已經起身迎客,臉上似笑非笑。“兩位請入座。”

公孫盤家中陳設簡單,靠牆壁處有木製的架子,上麵陳放的大部分是竹簡羊皮紙,少許是白色紙張。

鄭鈺銘和趙軒分彆在主人下首的蒲席跪坐,公孫盤的小童上來為兩人倒了兩杯熱茶。

“先生不是吳人吧?”趙軒端起陶碗放到嘴邊抿了一下。

“不錯,盤是豐鎬人氏。”公孫盤點了點頭,雖然他在祁門山腳定居有九年,說話依然帶著自己家鄉的口音。豐鎬是大秦天子都,許多大世家都居住在那裡,公孫盤的家族就是一個有名氣的大世家。

“豐鎬比祁門繁華百倍,先生怎麼就甘居此地?”趙軒笑著疑問。

“盤不想醉生夢死,在此處清閒自在。”豐鎬城中貴族沉醉在繁華糜爛的生活中,公孫盤身在其中很擔憂,天子都城內,從世家到秦天子,一個個隻注重享樂,既不關心民生,也不去防備周邊諸侯國的崛起,公孫盤的擔憂在天子都得不到共鳴,失望之下,公孫盤開始了遊曆諸侯國。

結果十幾個諸侯國遊曆下來後,發現諸侯國君和貴族們對生活的態度大同小異,鬱悶之下,行走到祁門山腳,喜此處風光秀麗,愛此地百姓淳樸,就在這裡定居下來。

趙軒試探。“先生大才,不應在此地浪費,應該尋覓明主,施展才華,梁某聽說趙國太子求賢若渴,先生可以去趙國施展手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