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可能!上天入地隻有上帝和諸神才可以辦到。”盧可搖頭。
薑振文遺憾得聳了下肩。“如果我們華漢帝國沒有動亂的五十年,毀掉無數二聖留下的資料,我們帝國可能真的已經做到了。”
薑振文告訴盧可,華漢帝國是公元元年成立。帝國的締造者鄭鈺銘和楚朝輝兩位聖人隻執掌帝國政權十年就離開朝政,回帝國文化發祥地銘輝山穀著書育才。公元三十七年,兩聖帶著一千多名追隨者乘坐五條大船離開了銘輝山穀,從此一去不複返。帝國百姓都猜測二聖是回了百慕國。
帝國在二聖離開後,經濟文化一直高速發展,帝國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人口越來越多。三百多年後,人口增長過度的帝國爆發了經濟危機,這時帝國王室出了一個叛逆。叛逆夥同一股王庭勢力,控製了軍權,陰謀篡位,殺死了正統的儲君,自立為帝,廢除帝國行政體係,實行君主專/製。
帝國一直堅持五年至八年的義務教育,百姓基本個個有文化。等人們明白君主專/製對人民和國家的危害後,帝國百姓開始起義反抗。
“那是黑暗的五十年啊!”薑振文痛心。“因為沒有一個中心領袖,帝國四分五裂,各自為戰,人口減少了六分之一,附屬國紛紛脫離,百姓生活一落千丈,直到最後出現了人民黨。”
“人民黨?”盧可又聽到一個新名詞。這時候的歐洲才剛剛從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
“是的,是蔚山人建立的一個政黨,主旨就是重現帝國榮耀,實現二聖預言,。”薑振文說到人民黨一臉欣慰,薑振文自己就是黨員。
人民黨的成立很好笑,是依托一個盜墓賊建立。盜墓賊盜了一座蔚山墳墓,墳墓主人的隨葬品不是金銀珠寶,而是大批書籍。盜墓賊以為書籍沒用,就撒落在墳墓周圍。書籍被蔚山一位有誌之士發現,認出書籍是由二聖親筆所撰寫。帝國王室叛逆者雖然為了自己統治需要,燒毀大批書籍,卻沒有敢銷毀蔚山各地二聖有關的題字和舊跡,蔚山人認識鄭鈺銘和楚朝輝的筆跡。
在書籍中,有鄭鈺銘和楚朝輝對帝國未來的暢想,有對帝國以後出現個人小團夥專/製的擔憂,書籍末尾,有鄭鈺銘對帝國百姓的期望,期望帝國人民利益受到侵犯時,能自己組織起來反抗,成立人民為主體的專政國家。
有誌之士讀後感悟,成立了人民政黨,提出了人民政黨為人民的口號。口號一出,各地百姓文人工商業人士紛紛響應,凝聚在這位有誌之士身邊,曆時九年,推翻了君主專政,重建了華漢帝國。重建的華漢帝國沒有再施行君主立憲,而是改成人民民主專政製。
那位有識之士是帝國大帝笙時代的地方大員符疇和楊賀後人。吳國沒有做霸主前,符疇是唐地人,楊賀是魯地人,兩人同到吳國王都康城追求新文化,是同窗,友情深厚。符楊兩人參加提拔考試成績優異,被派到地方當地方官,後各自成家,兒女長大又結親。符疇、楊賀聯姻這一脈子孫在雙方父母逝世後,遷居蔚山南埠。
至於被盜出二聖真跡的墳墓主人,後來考證出是二聖總管黃壯的重孫之墓。這也很好解釋了會有二聖親筆手跡隨身陪葬的原因。
盧可對帝國曆史聽得如此如醉,還沒有看到帝國一眼,盧可已經深深迷戀上了這個國家,華漢帝國的一切都吸引著這個十七歲年輕人。
“為什麼現在帝國人口比以前多,帝國沒有如兩百年前那樣爆發危機?”盧可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如今帝國人口早在八十年前就已經達到君主複辟前數量,現在人口比經濟危機時多出三分之一。
“嗬嗬,帝國人口膨脹,帝國土地不能養活,我們就往外發展,這世界有許許多多肥沃的土地等我們華漢帝國去開發。”薑振文狡黠地一笑,在一百年五十前,華漢帝國人民開始熱衷到本土之外探索。跟隨探索者腳步的有帝**隊,軍隊是給予探索者在各地創業生活發展安全環境。
盧可茫然看著薑振文的笑容,不明白他笑容下的意思。等到商船航行到一個叫馬六甲的地方,盧可才明白薑振文的意思。華漢帝國不但在馬六甲海峽地區移民,還在帝國南洋各地區移民。移民最多的是靠近帝國陸地的幾大群島,一個叫日出,一個叫琉球。日出群島和琉球島上已經建立了幾個大城市。
盧可坐了一個多月船,終於抵達了華漢帝國最大最繁華的港口城市南埠。船隻進港是在傍晚,盧可趴在船杆上,被燈火輝煌的城市驚呆了。
“上帝啊!這是您的天堂嗎?”盧可劃著十字喃喃自語。
南埠地區的照明是用煤發出的電能轉換而來,這項技術跟蒸汽機差不多時候發明。
“盧可!歡迎來我們華漢的天堂!”
薑振文自豪朝著盧可哈哈大笑,他的國家強大得讓歐洲人不可想象。
盧可按著舅舅尼克留下的地址,找到了尼克在達城的住房。尼克看到外甥又吃驚又高興,如果不是姐夫頑固,對華漢帝國敵視,他早就想帶盧可出來見見世麵。
“盧可!見到你太高興了!”尼克用力摟抱外甥。
“尼克舅舅,盧可終於見到您了!”盧克回抱舅舅。
“盧可,瞧瞧舅舅剛買的新居,怎麼樣?好看不好看?”尼克領著外甥參觀自己的院落。
“舅舅,您是為什麼在這裡買房子?”當盧可得知這座帶院子的兩層房子花了尼克一大半積蓄後,驚訝萬分,。這筆錢放在尼斯城,夠舅舅一家奢侈生活了。
“舅舅準備明年回去將你舅母和表弟表妹都接到華漢來居住。”尼克說出自己移民打算。
“哎,不知道我賺到舅舅這麼多錢後,可不可以將我媽媽和妹妹接過來。”盧可想起自己固執的父親,不由歎息。
尼斯城跟許多的歐洲城市一樣,城市環境極差,城市沒有修建排泄係統,市民的糞便在大街上隨處傾倒,哪像南埠和達城這樣的乾淨城市,大街上不但沒有糞便臭味,還飄著花草樹木的清香,當然,那種食物的香味的美妙更無法言說。
說起自己頑固的姐夫,尼克沒辦法寬慰外甥,隻能拍拍外甥肩膀,調轉話題。
“盧可,舅舅最近幾天比較忙,不能陪你到處閒逛,明天你拿著達城地圖,可以騎這部車子四處看看。”
“這車子怎麼騎?”盧可盯著院子一輛兩個輪子的單車研究,坐電軌車時,盧可看到有許多人騎著這種車子行走,車手靈活,車速很快,有奔跑的速度。
“很簡單,等吃過晚飯,舅舅教你怎麼騎,包你一天就會。”尼可打包票。
盧可學會騎自行車一年後,才知道自行車輪胎所需的原料來自在南海看到的那群華漢移民的橡膠園。
盧可沒有跟隨尼克經商,而是一邊打工,一邊投奔到薑振文門下習醫,學了四年後,考取了普通醫者行醫資格,夠到跟隨商隊外出資格,一邊增長閱曆,一邊賺錢寄回尼斯老家。
盧可後來娶了一位南洋華漢姑娘,將家安置在一個叫蘭芳的地方,這地方是華漢的一個海外郡州。盧克晚年,留下兒女,僅帶著妻子回到尼斯城行醫。
盧可醫術相對尼斯醫生要高明一大截,救活救好傷病無數,引起尼斯同行嫉妒,被人以請醫到家中看病為名引到巷子僻靜處殺害。尼斯市民知道後,憤怒萬分,走上街頭尋找凶手,可惜凶手謀殺手法隱蔽,尋覓不得。人們為紀念仁醫盧克,自發為盧可在大廣場塑像。
盧可生前寫有很多遊記日記,裡麵有詳儘的華漢帝國社會見聞,有盧可自己的感思。日記流傳出來後,被歐洲人們翻譯成各種文字。書中內容,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於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領域和視野。這本書導致了歐洲人文的廣泛複興。
盧可死後,,歐洲社會許多年輕紛紛到華漢帝國求學。七世紀,歐洲各封建國內人民開始跟封建主鬥爭,八世紀初,歐洲類似華漢帝國的政體出現。
全文終...
作者有話要說:番外到此結束了,感謝一路陪伴的讀者!
馬上要過年,作為家庭主婦的蝴蝶除了要準備過年,還要修訂舊文開定製,實在沒有精力開新文,所以新文就放在正月中旬開坑,如果有興趣,到時來捧場。
另,求各位收藏作者專欄,俺想早點成為小粉紅。
謝謝下麵讀者的霸王票支持!
冬蟲夏草扔了一個地雷
我在坑底等著你扔了一個手榴彈
雲安扔了一個地雷
LLL扔了一個地雷
11952999扔了一個地雷
醉兒扔了一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