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桓君臣飄了(2 / 2)

仙俠版水滸 任鳥飛 8262 字 3個月前

趙桓將此事交給宰相白時中辦理。

白時中又將此事交給尚書右丞宇文粹中與中書舍人朱勝非。

不久,宇文粹中從“日靖四方”與“永康兆民”兩句中提煉出“靖康”兩字,建議以此做年號,含有靖難安康天下太平之意,經廷議獲得通過。

——“日靖四方”出自《詩經》,“永康兆民”源於《尚書》。

靖康元年正月一日,趙桓一大早便來到明堂接受百官朝賀,並正式下詔改元:“自宣和六年正月一日,可改為靖康元年,布告多方,鹹體朕意。”

幾日後,統製官馬忠率京西募兵來到城下。

同一天,還有大約一萬騎兵在範瓊的率領下,自京東而來。

接下來,不斷有勤王之師到來。

城內軍民見此,情緒開始有所回升。

趙桓見此,精神也有所提振,他還親自登城,慰問了一下在寒風中守城的將士,並且讓人將這數萬勤王之師安置在京城四周,並分彆建立起有效的組織機構,給糧、給錢、給兵甲,派人訓練他們。

又過幾日,種師道率領兩萬涇原路大軍抵達汴梁城下。

種師道如今已經是七十四歲的高齡,他在趙宋西軍中一向很有威望。

近來,種師道一直在抵禦大元軍的前線。據他觀察,大元軍似乎沒有南下之意,應該隻是在換防。因此,他本不想來京師的,因為他擔心,他率涇原軍主力走後,河西空虛,大元軍或者王慶會趁此機會奪取鄜延路和關中平原。

可趙佶、趙桓先後向種師道下了勤王令,種師道不得不親率涇源軍前來東京汴梁城勤王救駕。

東京的市民得知西軍前來勤王救駕了,無不歡欣雀躍,熱情湧動,城內官兵的士氣也是高漲。

趙桓聽說種師道來了,也是欣喜無比,他下令立即打開安上門,請種師道入城,並派遣尚書左丞耿南仲去迎接慰問。

一見到趙桓,種師道便稟奏說:“臣揣測大選皇帝此次在黃河沿岸布置數十萬大軍,乃換防也,未必敢渡河,即便其渡河,今臣在此,陛下亦不須憂也!”

種師道這席話,讓趙桓感到心裡熱乎乎的。

而且,趙宋王朝都折騰這麼長時間了,大元軍還沒有南下的架勢,趙桓君臣也隱隱猜到,江鴻飛可能不會伐宋。

趙桓再三慰勞種師道,並問:“計將安出?”

種師道已經知道了趙桓派人去燕京找江鴻飛議和一事,他回答說:“臣以為,講和非計也。京城周圍八十裡,如何可圍?城高十數丈,粟支數年,不可攻也。即便大元軍兵臨城下,若於城上紮寨,而城外嚴拒,守以待勤王之師,不逾旬月,敵自困矣。”

接著,種師道又表明了他的政治態度:“河北、河東、山東皆京師屏障也,不可割與,且河北內有保州,此乃宣祖陵寢所在,不宜割與。”

種師道不是第一個反對割讓山東、河北、河東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

事實上,對於割地給江鴻飛,趙宋王朝內部一直有反對的聲音,他們堅定地認為,祖宗之地,寸許都不能割讓給彆人。

趙桓沒繼位之前也主張不能割地賠款和親,他還曾說過“龍女焉能嫁犬子”之類的話侮辱江鴻飛,引起一時轟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隨著趙桓登基,隨著東京汴梁城的人馬越來越多,不少趙宋王朝的臣民覺得趙宋王朝又行了,還有一些人純粹是想討好趙桓,所以他們反對將山東、河北、河東割讓給大元帝國。

種師道跟這些人其實不一樣,他的主張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要知道,趙宋王朝的國都在河南開封府,隻要元軍打開趙宋王朝的黃河防線,兩日內就能來到東京汴梁城下,威脅趙宋王朝的統治。

而且,趙氏的祖陵確實是在河北,割讓了河北,就等於是不要祖宗了。

這可是能影響到趙桓統治的禮法大事。

趙桓聽後覺得有道理。

於是,趙桓讓種師道與李邦彥等大臣去政事堂,共議其事。

來到政事堂,種師道對李邦彥說:“某在西土,不知京城堅高如此,備禦有餘,既如此,公為何主張講和?”

李邦彥回答說:“因國家無兵,故不得已議和。”

種師道說:“守與戰,是兩回事。京城戰若不足,守則有餘。京城之民雖不能戰,亦可使之守。但患無糧食,糧食苟有餘,京師數百萬民眾皆兵也,何謂無兵?”

李邦彥詭辯道:“平素不習武事,不知還有此法。”

種師道笑了笑,說:“公不習武事,豈不聞往古攻守之事乎?”

李邦彥無言以對。

種師道又說:“既知敵要來,何不悉令城外百姓,撤去屋舍,搬畜產入城,然後關閉城門,為何要將畜產留作敵資?”

李邦彥解釋說:“倉卒之際,來不及顧及此事。”

種師道笑了笑:“好慌,好慌。”

種師道左右之人皆嘲笑李邦彥等朝中文臣不知兵。

李邦彥等人羞臊不已,不少人更是因此暗恨上這些丘八!

當天晚上,趙桓任命種師道兼任檢校少保、同知樞密院事,不久又任命他為宣諭使。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種師道的到來,隨著東京汴梁城下聚集了數十萬大軍,隨著不少人想起趙宋王朝在黃河南岸還有數十萬大軍,隨著趙宋王朝的人發現大元帝國不敢南下伐宋,畏懼大元帝國的風向開始變了。

換一個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有些人開始飄了……

……

……

昨天在作協開了一天的會,回來得實在太晚了,沒能更新上,抱歉哈,現在補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