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王慶(1 / 2)

仙俠版水滸 任鳥飛 7161 字 5個月前

趙構不思進取,急壞了南宋小朝廷的主戰派。

尤其是當宗澤等人聽說,大元帝國在北方,不僅在跟金國和西夏開戰,還在跟高麗王朝開戰了之後。

在宗澤等主戰派的人看來,這是他們收複失地的天賜良機。

後來,金國和西夏以及王慶還派使臣來揚州。

金使代表完顏吳乞買表示,他們幾家聯手滅掉大元帝國了之後,河北、河東、燕地、平州要歸金國所有,金國與南宋小朝廷畫黃河而治。

西夏使臣代表李乾順表示,陝西六路以及雲地九州要歸西夏所有。

楚國的使臣代表王慶表示,南宋小朝廷要承認楚國現在占有的疆土,以及將西京給楚國。

趙構和部分宋臣考慮到,金國、西夏、楚國要的地方都是大元帝國的占領區,不是他們南宋小朝廷的占領區,崽賣爺田心不痛。

關鍵,要是不答應,金國、西夏、楚國也不會幫南宋小朝廷牽製大元帝國。

更現實的是,如果金國、西夏、楚國不出手,大元軍勢必會一舉滅掉南宋小朝廷。

在這種情況下,趙構君臣根本不顧宗澤等人的反對,答應了金國、西夏、楚國的條件,與之結盟。

四國結盟後,很快就形成了誓書,南宋小朝廷也在很短時間內就派出使臣帶著趙構的禦筆、國書和誓書分彆出使金國、西夏和楚國。

不想,四國剛結盟不久,大元軍就重創了金軍。

而且,不論是西夏,還是楚國,都沒有明顯的優勢。

再說南宋小朝廷這邊。

自從宋政權重建以來,在其最高統治集團內部,就發生了以宗澤為首的主戰派和以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為首的主和派之間的激烈鬥爭。

到宗澤再三上疏請求趙構還都應天的時候,兩派間的矛盾就更加激化。

趙構對於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元軍是怕得要命,但見過不少民眾暴亂的他,對於人民武裝力量的害怕,還要遠遠超過大元軍。

在趙構看來,倘若忠義民兵在抗擊大元軍的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必然要對趙姓統治權構成更嚴重的威脅,所以更加害怕。

而宗澤等人卻偏偏強調忠義民兵的重要作用,甚至還要招收原來反抗趙宋政權的一些起義農民的武裝力量,把他們使用在抗擊大元帝國的鬥爭當中。

這在趙構和黃、汪等人的思想中,是絕對通不過的。

主戰派反對遷都,特彆反對遷都到長江下遊的建康或其他地方去。因為,那是借遷都之名而實行逃跑,是不但會更招致大元軍的深入追逼,而且會要瓦解自己的士氣的。所以,他們認為,還都應天府,最為上策。

但是應天府離大元帝國控製的中原太近了,把應天府作為首都的事,是趙構、黃、汪君臣所絕對不敢設想的。

他們正是一心想逃往建康,希望偏安在那裡,既能躲開大元軍,還可儘情享受東南地區的繁華景物。

所以,趙構、黃、汪君臣,不顧宗澤等主戰派的人的反對,把新建的宋政權遷往揚州。

而宗澤在應天留守任上,修造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招集了大量的兵將之後,就接連不斷地向趙構上書,請他“回鑾”到應天府,不要作遷都東南的打算。

儘管趙構不予理睬,終究把宋廷從歸德遷往揚州,並準備再從揚州渡江南遷,宗澤卻依然把一封封奏章送往揚州,堅持要趙構“回鑾”應天府。

短短一年多時間,宗澤籲請趙構“回鑾”的奏章共有二十四封。

卻不料結果適得其反,趙構、黃、汪君臣在最初還用準備回鑾等類的假話來敷衍他,到後來,乾脆就不予理睬了。

宗澤已是快七十歲的老人,在呐喊得聲嘶力竭而仍不見轉機之後,他的報國熱忱都變為憂國鬱悶。他憂憤成疾,疽發於背。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終結時,便召集部將們,要他們堅持不懈地致力於光複舊物的大業。他還朗誦著杜甫讚頌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借以表明自己是齎誌以歿的。

大元洪武三年一月一日,宗澤終止了他的戰鬥的晚年。然而伴隨他最後的呼吸,他還連聲高呼“過河!”的口號,而無一言涉及私事。

宗澤死後,接替他做開封留守的,是杜充。

杜充是一個暴躁、苛酷、剛愎,喜歡殘殺的人。在他和宗澤之間,幾乎找不出什麼共同點來。單就他們在應天留守任上的作風和作為來說,二人間的區彆就極大:宗澤,威望高,號召力大,能把散在各地的各種武裝力量都聚攏到應天府,把他們組織編練為抗拒大元軍、保衛南宋小朝廷的部隊;杜充呢,缺少威望,既毫無忠勇氣概,遇事也沒有足夠的機智,到任之後,越來越不孚眾望,前此經宗澤收編集結來的部隊,大部分又都逃散;那些雖未前來應天府,而自願接受宗澤的號令和節製的,如沒牛角楊進,便據地自雄,原本在前線抵禦大元軍的李成,直接就投降了大元帝國。

見最麻煩的宗澤死了,在請示過江鴻飛了之後,許貫忠立即組織兵馬南下,攻取江淮地區。

擔任著應天留守的杜充,見大元軍打過來了,又見部將們這樣分崩離析,實力很明顯地日益減弱,沒有膽量在如此險惡的局勢中撐持下去。

於是,杜充便以前往揚州參加勤王義軍為借口,擅自把應天留守的責任交付給程昌寓,帶領十幾萬宋軍渡淮南下了。

未幾,應天府就被大元軍給攻占了。

大元軍繼續南下。

南宋小朝廷在江淮地區的人馬,見此,跑得跑,降得降。

被趙構選作行都的揚州城,很快就處在大元軍的嚴重威脅之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