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淨慈寺(五)(2 / 2)

雪沉沉 篤恨 6326 字 2個月前

“主持,外麵有人找,我已經將她們安排到接待的禪房。說是事前跟您講過,有事情要找您,客人在等您。”

“好,你去,說我馬上過來。”講完,那女尼出了門去,仍舊是一路小跑過去,說罷,主持方才起身,端詳了一眼餘沉沉,那樣子,像是想要從她清澈的眼睛裡麵參透出來什麼似的,回頭對監寺靜靈說道:“你把她安排好,我去去就來。”

主持這才走出了門去。

餘沉沉長舒一口氣,就好像應付完了“老師”的問題一樣,她坐在高腳椅上,在那大大的禪字下麵,右首邊上坐著還是一臉迷蒙的監寺靜靈,手裡捏著的佛珠,與平常不同的是,手裡的節奏沒有那麼規律,好像是被什麼東西一下擾動心思一樣,嘴巴裡麵雖是在不停地念著經文,可是時斷時續,並不很連貫,看得出來,監寺十分的糾結和猶豫,並且,超乎經文之外,在這段時間內,總是在考慮彆的事情,此番可以用佛家的說法便是為凡塵所擾。

“你有慧根,我一生所見之人當中,像你這樣的,是十分罕見的,珍惜佛緣……阿彌陀佛。”監寺的話似乎還意猶未儘,但,就像是她的喉嚨裡麵有尖銳的物什給堵住了一樣,再多說一句話都很多餘。

餘沉沉的眼睛沿著禪房門邊,看見藍藍的天空下,僧房對麵小花園裡麵的彼岸花開得正盛,此番情景是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現在看起來,儼然就變成了新鮮事物,令她頓時覺得賞心悅目,不覺盯住多看了。

監寺的憂慮是她所考慮不到的,單單隻看人的臉色神情,又如何能參透人的內心所想呢,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煩惱,是不能共享的,正因為這樣,所以餘沉沉對此並不強求,至於彆人理不理解她,懂不懂她也就沒有那麼重要。

隻是在另外一間接待室——其實也是一間僧房,副校長和年級主任大胖子奎,周長發分列兩排對坐,女尼儀真端上來的茶水,茶盞放在座位兩邊的小桌子上,此間禪房作為接待來賓的禪房,其中布置自當是十分講究,紫檀桌椅,地麵上光潔的石板磚一塵不染,頭頂上是黃色的布匹帷幕吊的頂,雖是看起來簡陋一些,卻是十分的考究,事實上,在整個大淨慈寺裡頭,黃色的布匹主要應用於主持的袈裟,再者就是有幾間佛堂的裝飾——主要是用作佛像的遮掩。正對著大門的中間位置,是一副巨幅的佛像畫,嵌在牆上,雖是一副古佛像畫,卻也是在一進門時候,金光燦燦可見。

小瓷碗的茶水,茶的清香氣息依然可聞。

若是心頭無閒事,此間倒真是難得的修行之所,佛家先賢所強調的清靜,也不過如此,隻道是,這時候的三個人,懷揣著各自的心事,心頭的煩惱都指向一個叫餘沉沉的女學生。在主持來到之前,沒有人說話,因為副校長沒有講話,端著茶碗淺嘗輒止,顯得氣定神閒。

主持靜慈法師走進來的時候,方才站起來,“不必客套,請坐。”靜慈端著身子落座在最中間的主位上,理了理袈裟。

“法師,我們前來,是為了最近到寺院來的一個女娃兒,叫餘沉沉。我們通過電話,情況也已經跟您講明,希望就是……”副校長的開場白沒有多餘的詞彙,直奔主題。

靜慈主持擺擺手,方才打住,這是要開始講明她的看法,副校長的話被打斷。

“首先呢,這件事情,確實給你們找了不少麻煩,尤其是她還是個學生,你們又都是老師,確實是我們寺院考慮不周,疏於管理,一聽說你電話講這件事情的時候,貧尼頓生一種罪惡,所以特此提前回來,這件事情,一定會全力配合學校方麵,好好規勸那女娃兒早點兒回學校。”

這一番陳述令在座的副校長、年級主任奎還有周長發都覺得很是意外。

“既然靜慈法師如此說來,識大體,真是識大體,感謝的您……”年級主任奎和周長發也是隨聲附和著,副校長雙手合十,“您還是那樣,慈悲為懷,很是感謝。”、靜慈主持仍舊擺擺手,肢體語言似乎在表示要免除這一些俗套。

“倒是現在,情況並不是十分的樂觀。”靜慈主持此話一出,登時改變了另外三人臉上的顏色,一種惶恐爬上他們的臉上,並且充滿憂鬱和擔心。

“怎麼?”

看出了這幾位老師的擔憂,靜慈主持不慌不忙。“彆擔心,聽貧尼將話講完就是,那個女娃兒,我已經跟她談過,她下定了決心……額……就是暫時並沒有見她有悔意,還是願意在此處,看起來,是要好好的開導……”不知道為什麼,到此時,靜慈主持還有一些話沒有往外講,似乎有難為情之處。

“哦哦,沒有問題,這個我們可以給出時間來。唉呀,一個學生,入了佛門,的確是不該的,我們願意請您幫忙,聽得出您的態度,是正確的,希望您能幫忙開導開導,我們的這個學生呀,的確是有很大的心理問題的。”

“那麼,請問你們能給出多長時間呢?”靜慈法師問道,並看了看坐在她前麵的這三個人。

“我們共同努力,總會有希望的,慢慢來,問題還是……問題還是比較複雜。”副校長真誠的說道,靜慈主持點點頭。

後來,她們又說起一些雜事,說起來也是些家長裡短。

大淨慈寺主持靜慈和副校長算是老相識,在她不是主持的時候,大淨慈寺還隻有幾間茅草屋的小廟,有一回靜慈法師外出化緣的時候,途徑副校長家裡,彼時她還是剛剛畢業,教師職業還隻是實習階段,兩人在路邊相會,副校長進了屋裡,由於家中母親信佛,便慷慨施於她一升米和許多青菜,因當時卻是經濟拮據,後來的化緣建寺院,副校長也多有施舍,一來二去,就相對熟悉了。

現如今,見這佛院高牆,諸多變化,真是有百般感慨藏跡於心,方才在等待的時候便是在回想這大淨慈寺的“前世今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