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光以退為進,那也不行,他必須得還有其他的路子。
因此李琩寫完後,思慮片刻,對楊玉環道:“娘子,我阿娘責我不給她寫信,今天我們便一同給阿娘寫一封吧,不過由你主筆。”
讓楊玉環主筆,是李琩經過考慮的。
如今他們出門在外,武惠妃最盼望的就是他們夫妻恩愛和睦,而且,由楊玉環執筆的家書,不會有很強的政治意味。
楊玉環雖然不知道李琩為什麼要讓她寫,還是聽話的接過紙筆,問道:“郎君,我們寫什麼?”
“除了我生病之事,其他的就照實寫我們的近況,然後請阿娘注意身體。”李琩思索著,又補充道:“還有請阿娘多提點駙馬楊洄,讓楊洄萬事以善待我阿姐為重,公正辦差,差不多就這樣意思,你潤色一下。”
曆史上楊洄先是參與構陷太子,後來又參與嗣岐王李珍謀反,一看就不像個老實人,若是讓他在長安城裡亂搞,最後說不定會殃及到自己。
“明白。”楊玉環點點頭,提筆開寫。
寫完,楊玉環遞給李琩,問道:“郎君,這樣可以嗎?”
李琩拿著看了一遍,笑著點頭,道:“可以,字跡娟秀,就是讓高適把張長史請來,他也不能說不行。”
楊玉環道:“臣妾問的不是這個。”
“我知道。”李琩捏捏楊玉環的臉蛋,“我的意思是什麼都好。”
“嗯。”楊玉環聞言笑了起來,思索片刻,又問道:“郎君,那你覺得聖人會免了你的黜陟使嗎?”
“應該不會。”李琩解釋道,“我才主持破獲大案,在蘭州樹敵甚多,還有伏兵一事,辛雲京已經上報,那些人還沒抓到,若是我沒有實權,僅靠這些護衛恐怕護不住我。當然,父皇也可以招我回長安,但這樣,不僅抓不到那我想要伏擊我的人,更是向不法之徒退縮。昭昭有唐,天俾萬國,盛世大唐容不下這種事。”
李琩從打算出長安開始,就對一切做了規劃。
他一開始就揣摩過李隆基的心思,對於李隆基圈養皇子一事有過分析。
曆朝曆代,對於宗室皇子的防範,都是鬆緊交替進行。
晉初,宗室封王,後爆發八王之亂,平定叛亂後,帝王開始打壓宗室,但這又導致了帝國被他人所竊。
後麵的南北朝,如出一轍。
所以,宗室鎮蕃,弊病是容易發生叛亂,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即使發生叛亂,帝國也不改姓。
但如果他姓鎮蕃,一旦叛亂,帝國就此改姓。
所以這其實隻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根源不在於誰鎮蕃,而是藩鎮力量過大。
但是受限於交通、通訊等客觀條件,帝國又不能過度打壓藩鎮,如果過度打壓藩鎮,整個國家的戰略就會成收縮之勢,而且容易被他國入侵。
大宋就是過度壓邊將兵權一個很好的例子,內部叛亂成不了氣候,但是對外慫得不行。
當然,李隆基不知道大宋,但是他也沒必要知道,因為大唐盛世,怎麼可能會退縮?
而且,李隆基個人也是自詡明君雄主,他又怎麼會怕有人在他手底下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