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前期的李隆基選擇打壓宗室,一方麵是他自己幾經政變,稍加防範,另一方麵,也是他想解決藩鎮問題的一種嘗試和探索。
但這個嘗試和探索隨著李隆基後期的逐漸擺爛無疾而終,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還是選擇任命自己的兒子們為各路行軍大元帥,更是頒布了《命三王製》,把全國的軍政大權分給諸王。
隻是各皇子臨危受命,成不了氣候。
而現在,正是李隆基擺爛開始的時候,現在的李隆基隻想維持現狀,安逸享樂,他已經放棄解決藩鎮問題。
所以李琩隻要抓住機會,解決李隆基的幾個顧慮,加上武惠妃的幫助,他就有機會就蕃。
至於李隆基的顧慮,大致有兩點。
第一點,怕李琩造反。
這一點,李琩有絕症,算是基本解決。
第二點,如何向其他皇子交代,讓其他皇子不效仿。
這一點,李琩也做了鋪墊。
李琩遙領劍南節度使,但是他沒去劍南,而是來了西北,這說明他不是出京就蕃,被封黜陟使也隻是因為遇到突發之事,此乃權宜之計。
後續,李琩隻要遇到更多的問題,李隆基自然也會給他更多的權宜之計。
基於此,李琩一直沒去調查伏擊他的人,對那個有問題的胡人,也一直沒管,為的就是遇到更多的突發情況。
楊玉環見李琩說完,沉默了大半晌,問道:“郎君,你怎麼了?”
李琩回過神來,笑道:“沒什麼,對了,娘子,你會騎馬嗎?”
“臣妾幼年時在蜀州的時候學過,後來到了洛陽,就再也沒騎過。”楊玉環說著,苦笑一聲,“臣妾親生阿爺阿娘早逝,十歲臣妾便跟著叔父去了東都洛陽,叔父職官不高,為官清廉,因此家境並不十分富庶。叔父能恩養臣妾長大,讓臣妾學舞學琴,臣妾也是感激不儘,如何能再求其他。”
父母早逝,寄人籬下,楊玉環的童年也算是不幸的。
如果李琩不是穿越過來,那麼她還會被公公搶占,最後死在自己前夫和現任兩父子的麵前。她的人生,從頭到尾都充滿著悲哀。
但是誰記得這些呢?
李琩拍拍楊玉環的肩膀,以示安撫,道:“我帶你去學怎麼樣?有沒有興趣?”
“好啊。”楊玉環開心的笑了起來,問道:“我們去哪兒學?”
李琩道:“就在附近馬場吧,等父皇的任命下來,我再帶你去甘州,甘州有一個馬場,特彆大。”
“臣妾聽過。”楊玉環站起身,踱步道:“源起冠軍侯霍去病,距今已經八百多年。”
“嗯。”李琩點點頭,“你知道的倒也不少。先在這裡學一學騎術,過段日子,我帶你去那裡。”
“好啊。”楊玉環立馬同意,道:“塞上牧馬放羊,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