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點點頭,耐著惡心繼續看下去。
“艸,這是啥?十年磨一劍,江海納百川,吾師的快哉雄風,還特麼有結構圖?”
“吾師十年一劍,是如何鑄成的?兼容並蓄,百家之長。這是修仙小說?”
再往下,大段落的如何描述導師對自己的幫助,高風亮節,器宇軒昂。
“承歡於先生膝下,感受著先生如陽光般的溫暖。一次中毒,走火入魔,得先生及時出手,刮骨療毒,傳導內力,指導看無字書,否則自己又怎會吹出第七片漣漪呢?”
尼瑪,這絕對是仙俠小說。
荊明一指,“你再看看論文作者和導師。”
“嗬,餘俊雄,馮琦。”
“咋樣,奇文吧。”
“這都能上期刊?”
“那你得看看這個期刊是誰家辦的,期刊的主編是誰。”
“嘿,怪不得,這什麼《考古刊集》的主編不就是馮琦?”
荊明拿起另一張報紙,“看看這個。”
“光m日報?”
李樂瞧見,這次是在第四版上,《遏製學術不端,健全評價體係》。
這篇文章,行文就比較正規了。
“急功近利、東拉西湊、濫竽充數,脫
離實際、閉門造車、坐而論道,剽竊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獻、捏造數據。已經蔚然成風......”
“期刊已經成為一些人的後花園,自留地,唯數量論,隻要是自己一個體係內的,即使如歌功頌德,溜須拍馬的文章,也能變成白紙黑字,大行天下。”
“例如這一篇,餘俊雄所刊登在《考古刊集》中的論文,全篇三萬多字,關乎學術的內容,隻有不到兩千字,剩下的全是吹捧其導師馮琦的長篇大論。讓人歎為觀止。”
“我們不得不懷疑,這種捧臭腳的文章,能堂而皇之的登上純學術期刊,是否是因為期刊主編就是馮琦的原因呢?”
放下報紙,李樂琢磨琢磨,咂摸出味道來。
“這是?”
“廢話,外人不知道,咱們肯定知道。”荊明翹起二郎腿,晃悠著,“薑還是老的辣,不和你廢話,直接挖你的根。”
“這些管用?”
“嘿嘿,學術人即使內心再齷齪,麵上也是講究風骨的。這種諂媚的東西,不恥啊,無恥啊!就看他們臉皮多厚了。”
“人m日報,光m日報啊,這一下,熱鬨咯!有人燙腚了!”
李樂點點頭,這時候的這兩份報紙,不像二十年後,會成為眾人調侃的對象,權威性和影響力可想而知。
可要說,為了自己這麼一個小卡拉米,過了點吧。
透過現象看本質,肯定還有彆的意圖。
果然,當第二天發表在“求是”上的一篇“捍衛真實,就是捍衛科學生命”,以及“考古年報”上的“論馮琦先生關於南北朝考古研究中的數據真實性”的文章,刊登出來之後,一場針對某一個團體的狂風巨浪刮了起來。
一時間,關於馮琦及其學生、團隊的質疑之聲紛紛響起。
學術造假,抄襲剽竊,篡改數據,打擊迫害異己。
一個個詳實的證據,當事人的文章,考證批判的論文,仿佛一夜之間,突然集中出現。
吃了幾天瓜的熱心群眾李樂,才想起給萬俟姍打了個電話。
“姍姨,這是咋了?”
“你彆管,我得舒坦舒坦。老虎久不下山,既然下來了,總的帶幾個人頭走,不然人家以為你是病貓呢?”
“哦。”
掛了電話,李樂預感到,這事兒,還沒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