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給我拿一個(1 / 2)

雨加風,伴著寒流。

惠慶在前,李樂在後拉著箱子,出了機場。

“你還,沒去過家裡吧。”等車的時候,惠慶忽然問了句。

“沒吧,就見過師母一麵,還是來給您送資料。”

“中午了,回家,吃個飯。”

“這個,不好吧,上門,兩手空空的。”

“你覺得要那些形式?”

“呃.....吃啥?”

“你想點菜?”

“不,老師做主,有啥吃啥,我都行。”

“上車。”

狗腿子一樣的李樂,忙拉開車門,把惠慶讓了進去,自已顛顛兒圍著出租車轉了兩圈,放了行李,這才上了付錢位。

惠慶住學校西邊的承澤園,外號教授樓的小區。

最裡麵一棟二樓,敲門。

“呀,回來了。”門開,便是笑聲。

“師母好。”李樂很恭敬,規規矩矩稱呼著。

“好好好,一早大慶就給我說了,來家吃飯。不用換鞋,進屋,進屋。”

大慶?聽到這稱呼,李樂心裡直樂。

師母是個身量不高,微胖富態的女人,長相能看出來,年輕時帶了淩厲乾練的意思,現在人到中年,變得柔和許多,微燙卷發,大花毛衣,嗓門有些大,中氣十足,笑聲震得耳膜嗡嗡的。

不過李樂聽馬主任說過,惠老師兩口子,差距有些大,不是年齡,而是學曆。一個教授,一個初中畢業。

這裡麵,沒什麼男的金榜題名不忘舊情,女的守得雲開見月明的話本故事,純粹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他覺得她能持家,她覺得他忠厚老實。加上那年月,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學曆高不代表掙得多,惠慶的工資還沒在老家廠子裡上班的王麗高。就那麼著,兩人結婚,一個老家,一個學校,分居幾年,等惠慶分了房子,王麗才帶著孩子來了燕京。不過也隨著惠慶的職稱越來越高,前幾年搬進了教授樓。

三居室,收拾的乾淨利落,就連那間書房裡,都沒有其他讀書人家裡那種堆積如山的場麵,在書櫃裡擺放的整整齊齊,書桌上也是一塵不染,除了文房四寶,電腦鍵盤,幾摞資料書本,彆無他物。

“誒,老師,您家少爺呢?”李樂坐在對麵,看了眼桌角一家三口合照裡,一個長得挺喜慶的豁牙小胖子。

“寄宿,周末才回家。”

“您倒舍得,這才初中吧。”

“有什麼舍不得的,我上初中的時候,不也住集體宿舍?”

“此一時彼一時不是?上附中多好,離家還近,走幾步就到了。”

“在家看著鬨心,不如鍛煉鍛煉。”

“學習咋樣?有希望?”

“沒,天賦一般,上個大專。”

“您不給鋪路啊。”

“沒那個能力,不強求。咱們也不是理科,中學就發幾篇SCI,搞些研究生才能看懂的小發明,走個特招,然後一路保送。如果,我讓你寫個韋伯的思想理念與變革時代的社會政策或者多元話語分析或者後現代思潮的社會學意涵的論文,掛上一中學生的名字,你信不?”

“那~~~是不能信。”李樂搖搖頭。

“理科允許有超越年齡限製的天才,但是文科,隻有海量的閱讀和時間的積累沉澱。所以啊,何必呢?等我死了,留點兒遺產稿費什麼的,衣食無憂,吃喝不愁,有什麼不好。”

“那不就成了米蟲?”

“米蟲也比壞了名聲強。”

“其實,您可以多招學生的,以後,啊?”

“累,不乾。”

又扯了幾句閒篇,惠慶媳婦進來喊吃飯。

四菜一湯,都是家常,最顯眼兒的,是那兩條紅燒鯽魚。

不過後麵端來的作為主食的茄子蒸菜,倒是得了李樂的心意,一碗接一碗,倒點辣椒油,香油拌一拌,一個人乾掉半盆。

王麗看的驚奇,“這農家菜你也喜歡吃?”

“這有啥,啥農家不農家的,好吃就行了。燕京城裡,想吃還找不到地方呢,師母,再來一碗。”

“少點吧,彆撐壞了。”

惠慶看了眼,“隨他便,這身板還看不出來?能吃著呢。”

“成,以後想吃,直接說,豆角、茄子、土豆、胡蘿卜,還是開春的香椿、槐花、榆錢、褚桃,想吃都能做。”

“得嘞,一會兒,您再教教我,這火候,還有放多少麵粉,我在家弄,老掌握不好。”

“嗬嗬,管。來,試試這用醬油香油調的蒜泥。”

“誒。”

瞧見李樂對自已手藝的認可,王麗一臉帶笑,扭頭看了看惠慶,“大慶,下午還去學校?”

“不去,在家整理點東西。你有事兒?”

“變天了,明天給兒子送床厚被,你下午把被麵給套了。”

“行。誒?是不是等著我回來的?”

“嘿,你手藝好,這事兒不找你找誰。”

“多少年了,你也學不會。”

“有你,就用不著我。”

“明天,一起去,晚上去超市,我去買兩條帶魚你給做了,惠成不就喜歡吃這玩意兒。”

“再買點蘿卜,給炸個丸子?”

“也行,就怕送過去,不脆了。”

“有的吃,你管他脆不脆。”

李樂一旁扒著飯,耳朵支棱著聽了,隻覺得惠慶兩口子相處,並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樣,因為學曆知識的差距,師母變得像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妻子,孝順公婆,愛護子女,服從丈夫,而惠慶也隻有感激,沒有欣賞和愛意。

反倒有著互相鬥嘴的小埋怨,透著生活裡的熱乎氣兒。

那句學識層麵的巨大差異讓精神互通的愛幾近不可能,在這兩口子身上,並沒有什麼體現,反而更應了那句,無論是談戀愛還是結婚,90%以上所需要談論的內容都是日常生活瑣事。在討論這些生活瑣事時,你並不需要有很高的學曆,學曆差距也並不會使你有任何明顯的優勢。兩個人在一起靠的是情商,而不是學習考試的智商。

或許,這就是例子?

吃完飯,李樂和惠慶一起刷碗。

“你回去把這幾天在吉省拿過來的資料,按照擬定的框架整理整理,之後可以著手寫開題報告了。年底之前,把開題會結束。”

李樂接過惠慶遞來的毛巾,擦著盤子,“這會上,不會有不開眼的來挑刺兒的吧。”

“有吧,有也不怕。這東西,就是個互相成就,你給我捧場,我也給你捧場,但你要是真帶著雞蛋裡挑骨頭的想法來的,那就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也是哈。花花轎子眾人抬麼。”李樂想了想,“也好,年底前結束,我這邊寒假時候,也好去歐洲。”

“去歐洲?乾嘛?”

“嘿嘿,私事,還有順便去看看森內特教授,寫了好幾封郵件了。我先給您請個假。”

“嗯,去唄,隻要彆耽誤課題的事兒。”

“哪能呢,還指望這個出成果,好畢業呢。”

惠慶點點頭,忽然問道,“你讀博士,考慮了麼?”

“跟著您啊,咋?您還想讓我改換門庭啊?我死是.....”

“閉嘴!”

“哦!”

“森內特那邊不是說過,讓你去他那讀麼?”

“那個啊,我以前跟老頭聊過,有交易的。”李樂把擦好的盤子摞放到櫥櫃裡。

“交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