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神性的貪婪與文明的終極對抗(1 / 2)

“現在我能理解的金融神教是不是指醜國在二戰後,經過一係列調整、發展、改進、創新,猶太金融資本或者說泛猶太化的金融資本,不再滿足於依靠舊有的昂撒財團所控製的實體經濟通過長期的生產循環所完成的緩慢的財富積累,而構建的高效率的財富堆積或者說,收割的體係?”

李樂說完,老彼得對約翰森示意,“瞧瞧,我就說,以後的孩子們,不僅需要學習經濟金融、藝術哲學,還需要學習政治和社會學,才能更好的明白這個世界和人類的運轉機製。”

“是的先生,我覺得這是必要的,知識的高度決定視野,單一的專業方向的學習,隻能讓自已迷失在狹隘的自我認知的迷宮裡,比如您在公司時,要求我們要看的十本書。”

“哪十本?”李樂問道。

“你,應該都看過吧。”老彼笑道。

“不一定,您說說?”

“《理想國》,《經濟與社會》,《人類群星閃耀時》,《槍炮、病菌與鋼鐵》,《有效思維》,《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人口原理》,《國富論》、《資本論》、以及《財富的分配》。”約翰森解釋道。

“好吧,隻有兩本沒看過。”李樂掰著手指頭,算了算,“約翰森先生,您都看完了?”

“我也沒有,隻不過每天馬桶上和睡覺前看一點。畢竟,不限你們年輕人,最好的學習的時光,等真到了工作,就知道想從頭到尾的看完一本書,需要多大的毅力了。”

老彼得插話道,“李,你有什麼可以推薦的麼,你們國家的?我有時間。”

“呃.....教員選集以及道德經?”

“哈哈哈哈,好好,這就很好,尼爾森,記一下,明天開始,找來我看。正好,有李在,能幫我解答疑問。”

“是,先生。”

“誒,彼得爺爺,我可不敢,你真有問題,我可以幫您找我的老師,或者一些先生。”李樂忙擺手。

“沒關係,你們有句話,叫幾個人一起走,就會有能當我老師的人。”

“彼得爺爺,如果我到您這個年紀,還有這麼好的熱情就好了。”李樂被動技能瞬間開啟。

“這是拍馬屁?”

“不,真情實感。”

“哈哈哈。”老彼得開懷,而約翰森和尼爾森這倆,一個摳著腳指頭,一個嘬著牙花子,這尼瑪,籲~~~~~

“約翰森,剛才說到哪了?”

“是的先生,說到金融開始淩駕於實業之上。”

“你繼續。”

“是。”約翰森咽了口唾沫,避開李樂有些諂媚的眼神,“就像李,剛才說的,醜國的實業是由於大量的金融資本的轉移和帶動下,通過戰爭和劫掠手段創造出來的成熟,使得醜國經濟結構先天帶有金融屬性。原本金融服務於實業,和實業共榮共生,資金融通的本質關係,在金融資本財團刻意的推動和創造條件下,脫離了實體經濟開始進行‘自我循環’。開始淩駕於實業之上。這點,李,你能理解麼?”

“可以的,當金融體係內部循環形成以虛擬財富形態存在的增值鏈條時,也就是輿論俗稱的‘錢生錢’,而如果金融體係內部產生財富增量的持有主體沒有直接進行實體財富兌現,那麼金融體係內部虛擬財富的增值部分就可以無限循環往複,形成內部閉環。那麼,約翰森先生,彼得爺爺,這個創造出來的條件,是不是指以醜聯儲為中心的金融體係?”

“是的,而這種金融體係的概念化就是金融神教。”

“所以,李,結合你講的宗教文明和劫掠新文明的概念,就能更好的理解這個所謂的金融神教的特性,劫掠,而不是生產。”

“您這麼一說,我倒是理解了。因為醜國依靠軍事霸權和財富經濟實力,掌控了世界的主體秩序,而醜聯儲就是反映秩序意誌的寺廟,負責頒布教令或者叫神諭,而那些金融公司機構和交易員負責宣傳和解讀這些指示,成了神職人員,他們從全世界的金融資產中抽取信仰稅,而普通人也就是信眾。每一份對指示或者神諭的解讀,都將影響世界金融財富的秩序和分配,影響到參與到這個神教中的每一個信眾的財富的分配。”

“可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致的解讀就無法形成盈虧,誰掙錢,誰接盤,而且,任何隻要被稱作教派的組織,誰越接近核心層,也就是誰越接近醜聯儲的中心,那麼得到的信息就越準確、等級就越高、反應速度也就越快,所做的預期管理也就越有利。然後再根據遠近親疏,來分配因為信息而產生的利益,而數量龐大,卻作為神教最底層的普通人,處於信息的最末端,然後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