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按照曆史原本的軌跡發展,整個“麥-道”飛機項目也隻是維持了12年,生產了35架飛機就因“波音”的介入而終止;而那些曾為“運十”彙聚的航空人才,為了謀生,不得不過起製作電扇、乾洗機、熱水器、警報器的日子,甚至有人開始繪製淮海交通指南去街頭售賣……
蘇晨無法坐視這樣的事情發生,但他又能如何應對呢?
這情形就像是:曾經,“運十”風光無限,獨享家中的所有好處。然而好景不長,當“d-82”這位洋氣的新麵孔出現時,一切就變了。
“d-82”年輕、美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讓“運十”瞬間失去了光彩,淪為了被遺忘的角色。
現在,“bac”似乎隻是個候補選手,甚至還未真正登場。
那麼,要從替補變成主角,究竟需要經曆多少步呢?這的確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蘇晨摸著日漸濃密的胡須,陷入了思考。這不是他第一次在郭偉強的辦公室裡這樣冥思苦想。
上一次是為了幫助郭偉強撰寫一份重要的報告,而這一次則是為了之前事件的後續發展,但情況顯然更加棘手。
郭偉強注意到蘇晨再次陷入了深思,明白他在權衡各種可能性,試圖找到一條出路,因此沒有打擾他,打算為他泡一杯提神的咖啡。但這一次,一直旁聽的吳廣輝搶先一步,迅速地為蘇晨送上了一杯熱咖啡。
蘇晨接過咖啡,心裡一陣激動:今天竟能嘗到未來院士親手調製的咖啡。
他輕啜一口,味道真不錯。
雖然不及餘裕洋的手藝,但對於咖啡外行的他來說,這已經是很好的體驗了。
“吳同學,你泡的咖啡真香。”他隨口誇了一句。
郭偉強搶在吳廣輝之前回答:“那當然,這是從英國帶回來的好東西。”
蘇晨靈機一動:“對了,咱們的‘bac’項目也是國際範兒的!雖然暫時還不能做主項目,但爭取個輔助項目也不錯!”
這突如其來的比喻讓其他人一時摸不著頭腦,甚至有些驚訝。
吳廣輝和蘇晨初次見麵,不便多言,而郭偉強則直接打斷道:“蘇晨,你在胡扯什麼?”
蘇晨摸摸頭,笑著說:“老師,我剛才走神了,不小心把心裡話給說出來了,您彆介意。”
郭偉強追問:“你說的那個‘bac’項目到底是什麼意思?”
蘇晨沒直接回答,轉而問吳廣輝:“吳同學,你今年該畢業了吧?工作安排好了嗎?為什麼假期還留在這裡?”
吳廣輝愣了一下,但還是如實回答:“我已經找到工作,在西京的3603研究所,下個月報到。
不過最近一直在幫郭教授整理給部門的報告,還有一些資料歸檔的工作沒完成,所以就留下來幫忙了。”
蘇晨點頭表示理解。
他知道,資料整理雖然是細枝末節,卻是科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吳廣輝能在完成主要任務後,還自願留下完成這些瑣碎工作,顯示出他的敬業精神。這也許正是他後來能成為c919總設計師,並當選為工程院院士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