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舉薦了明吏部尚書:孫瓏、明刑部尚書:孫丕揚,被明神宗發怒而革去其職。
待顧憲成回到故裡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與弟弟顧允成共同倡議重修東林書院,之後並與明揭陽縣典史:高攀龍、明都察院福建道監察禦史兼廣西巡按:錢一本、明光州學正:薛敷教、明太仆寺少卿:史孟麟、明安吉州判官:於孔兼,諸人一起講學其中,每歲一大會,每月一小會。
時士大夫懷誌而為當局罷斥者,多聞風響附,學舍至不能容,講學之餘,往往諷議時政裁量人物,朝內的官員亦遙相應和,由是東林之名大著。
人稱顧憲成等辭官大臣為「東林黨」其後,明刑部尚書:孫丕揚、明南直隸吏部員外郎:鄒元標、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趙南星,等人也相繼到此講學,自負氣節,願與朝廷相抗,是為東林黨之議開始。
而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鄞縣人士,明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沈一貫,以善於奉承因此得明神宗歡心,遂入內閣,成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派係官僚首領,人稱為〈浙黨〉。
東林黨人以講學聯絡人士,浙黨人恃權求勝,從此東林黨、浙黨,之間互相爭鬥長達五十年。
5月28日南直隸鳳陽行都督府潁州百姓:王自簡,聚眾千人發動造反,旋即遭到官軍鎮壓。
6月20日,朝廷以明潁州兵備道副使:李驥,等俘獲王自簡等人有功,下令嘉獎,並各賞銀有差。
10月23日,與明薊遼總督:顧養謙,一起力主對幕府議和封貢的明兵部尚書:石星,再次上疏請儘快封貢幕府,並說道“當初幕府倭軍攻占李氏朝鮮王國,是利用其威,及其退還王京、送回王子和陪臣,是講食用,陛下慨然許封,則當儘快封之,一封而倭寇以退,李氏朝鮮王國以保,外患以息,內備以修,今倭軍久住釜山浦,我朝之欲封不封,既已失信!彼之請封未封,必複生疑,故封後而勒令儘歸,宜無不得,封前而數為責備,似難必行,宜一麵令倭使:小西飛,進京確示予封之信,一麵令侵朝倭軍統帥:小西行長,即退以待冊使往之,即使小西行長不敢速歸,待冊使至而返,亦無不可,封則李氏朝鮮王國暫安,得自為戰守,若複設難成之約,則禍及李氏朝鮮王國,全羅左右道必失,我遼東都指揮使司亦難以支持,若封後有反複,臣願自往蒞,事不濟則治臣罪。”
於是明神宗聽後覺得有理,就讓司禮監太監們去傳詔幕府使者:小西飛,火速進京確認禦旨,
雙方在內城太仆寺內談判,大明官員提出說“我皇陛下讓我們來傳話,令幕府倭軍儘早退出李氏朝鮮,若你們執意不退的話?那麼我朝則興兵正罪勢必要剿滅你們。”
但幕府使者就提出道“大和語:我軍在受封之後,可以迅速撤離李氏朝鮮王國,但是咱們隻冊封而不準朝廷求進貢,其次朝廷必須與李氏朝鮮王國修好不得侵犯我國。”
由於明使不太懂大和語!因此幕府使者就和明禦倭遊擊將軍:沈惟敬,一起欺瞞明使,為了穩住他們就謊稱皆以穩妥,並傳遞幕府的降書給明兵部尚書觀看。
不明真相的明兵部尚書大喜,在場的大明官員們也很是高興,連忙上奏明神宗,又帶著倭使進宮向大明天子獻禮。
12月30日,明神宗從明兵部尚書之請,命明臨淮候勳衛署都督僉事:李宗城,為正使、明五軍營右副將署都督僉事:楊方亨,為副使,各賜武官一品服,並帶著[郡王常服]與冠冕前往李氏朝鮮王國釜山浦封幕府關白:豐臣秀吉,為幕府國王兼大明郡王。
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正月初3日,明鄭恭親王:朱厚烷,長子明鄭恭親王世子:朱載堉,奏請“宗室子弟,皆得儒服就試,中式者無論中外職,視才器使。”
明神宗從其奏請,後經禮部大臣會議,至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12月初1日才正式施行,但規定宗室子弟和及第之後不得授予京朝官。
5月11日,明四川總督:邢玠,下令讓明重慶府知府:王士琦,單騎趕赴播州宣慰使司,在鬆坎裡收到戰報接見了明播州宣慰使:楊應龍,他帶手下五花大綁前來。
這一次明播州宣慰使不施展兵法,玩起了演技,把自己捆綁起來,跪在路旁痛哭請罪,還雙膝下跪去迎接明重慶府知府,期間一直磕頭磕到頭破血流。
他還主動獻出了明播州宣慰使司副使:黃元、明播州宣慰使司僉事:阿羔、明播州宣慰使司經曆使:阿苗,等十二個替死鬼,以抵銷自己的罪責,並認罰四萬金,並協助朝廷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