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明水師提督還派遣戰船數百艘,分布於忠清左右道、全羅左右道、慶尚左右道,等重要海口嚴防倭軍。
9月11日,明備倭總兵再次包圍幕府第一軍左副將於蔚山都護府,兩軍互有勝負,但最後卻遭到幕府左近將監兼侍從:立花宗茂,的後續援軍趕來救援,先以千人夜襲明軍後,在以假營伏兵攻擊追來的明軍使其敗退。
10月初2日,幕府太政大臣於8月18日死於京都伏見城的消息傳至李氏朝鮮王國,讓前線的倭軍將領們士氣因而受挫,又接到五大老與五奉行的命令開始撤退,由幕府第一軍左副將首先下令乘船撤退。
隨後明備倭總兵讓明軍追擊幕府第一軍左副將,並火器優勢取得勝利。
10月11日,西路的明禦倭副總兵、東路的明備倭總兵,兩路明軍進展都比較順利,而中路的明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率兵3萬人攻打倭軍新起的泗川縣城寨時,由幕府第五軍下參議率7千兵力駐守。
由於明軍火炮營在布陣後,中軍都督府士兵皆是南直隸中都留守司附近駐軍,素不習戰,亦不太擅長火器,明軍火炮手先以大將軍炮、攻戎炮,等火炮打破泗川縣大門一扇、城垛數處。
之後又發各類火器,在點火時的有些火炮突然炸膛,並引起了大營火藥庫的連番爆炸,硝煙掩蓋半邊天,全軍上下頓時亂成一片。
這時幕府第五軍下參議一看明軍大營發生爆炸,隨即命令倭軍出擊,混亂中的明軍大亂,倭軍從前小門殺出,直衝中軍都督府明軍,導致中軍都督府各路衛所明軍皆被屠殺潰走,三千中軍都督府士兵,戰後止存五、六十人,是為〈泗川之戰〉。
11月17日,留守的各路倭軍無心戀戰,打算由蔚山都護府撤退,明軍分道進擊。
就在倭軍將領撤退之時,明水師提督:陳璘,派遣明水師左參將:鄧子龍,偕同李氏朝鮮三道水軍統製使: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想援救幕府第二軍右副將:小西行長,的援軍幕府左近將監兼侍從:立花宗茂、幕府第五軍下參議:島津義弘、幕府從四位下築守:小早川秀包、幕府對馬守:宗義智、幕府肥前國名護屋城奉行兼誌摩守:寺澤廣高,等部倭將。
明水師左參將素來慷慨,所在立戰功,是時他已年過七十,但仍不減當年英勇,親率戰船三百艘為前鋒,追至釜山浦南海,並帶壯士三百人跳入李氏朝鮮龜船上,直前奮擊幕府第二軍倭寇,打得倭軍死傷無數。
但其他戰船卻因誤擲火器於主帥的戰船,使得主帥戰船起火,結果明水師左參將:鄧子龍,陣亡!
而李氏朝鮮三道水軍統製使:李舜臣,領兵來援,率船隊衝入敵陣,卻被倭軍包圍,不幸身中流彈血染盔甲犧牲,其餘明軍繼續戰鬥。
隨後明水師右參將:陳蠶、明鬆門衛遊擊將軍:季金、明廣海衛遊擊將軍:馬文煥,等將領率軍趕至前後夾擊,倭軍被打得豪無鬥誌隻想撤退,明軍又趁機焚其船隻。
倭軍則因為成功讓幕府第二軍右副將脫困而且戰且退,而得以逃脫登岸的倭軍後為幕府第二軍右副將救走。
部分倭軍僥幸逃脫者剛上岸,又為明軍步兵所攻擊,被火燒死以及溺水者萬計。
這時明禦倭副總兵進攻幕府第二軍右副將,並奪取倭軍橋寨,明水師提督則以船隊一同攻擊,再焚燒倭軍戰船數艘。
關鍵時刻幕府第二軍右副將部下,幕府第五軍下參議:島津義弘(鬼石曼子)帶領水師來援,卻被明軍水師給擊敗,其餘倭軍紛紛揚帆逃跑,僅有幕府左近將監兼侍從作為殿後,接應幕府第二軍右副將使其成功逃離李氏朝鮮王國。
此次釜山浦南海大戰,明軍總共擊沉倭軍船隻九百餘艘,殲滅幕府部分主力水師,史稱「露梁海戰」。
致使少量未逃脫明軍水師海上封鎖的,倭軍殘部退到至山島,12月初8日,倭軍殘部開始渡海藏匿乙山,岩深道險,明軍將士不能進入,明水師提督便派兵夜查,還圍攻崖洞。
至天亮後發現目標便發炮攻擊,倭軍又逃奔後山,與巡查明軍展開殊死奮戰,幾乎全部被屠殺殆儘,僅有數十位倭軍逃走,還被明水師提督領兵追擊,最終倭軍殘部無一人逃脫。
就這樣萬曆倭援朝戰爭至此結束,明軍入李氏朝鮮王國作戰,曆時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兩白銀,人力、物力損失巨大,但最終還是勝利的打敗了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