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四年年底的開封,北風凜冽,寒氣逼人。然而,皇城內外卻籠罩在一片沉重的氣氛中,朝堂內的氣氛比外麵的寒冬更加凝重。接連幾天,急報從各地傳來,將宋朝的局勢映射得愈發危急。三樁緊急軍情幾乎同時傳到了朝廷——嚶遊山宋軍撲空,壺關守將兵馬都監楊誌複叛占據抱犢山,宋江麾下的賊眾在京東地區卷土重來懷仁縣失陷,而青州的張所父子則在艱難中抵禦住了宋江軍的進攻。而就在宮中,趙佶的禦前小黃門梁衙內,正忙於傳達這些消息。
梁衙內自從被方傑踢傷後,由於蛋碎已徹底失去了傳宗接代的能力。蔡京看中了大外孫的處境和性格,將他調到了宮中又拜了大宦官隱相梁師成為義父,成了趙佶的親信宦官。梁小黃門外表依舊俊美,但眼中多了幾分陰鷙。他將一封封緊急軍報整理好,親自遞送給了蔡京。
蔡京接過軍報,心中暗自忖度。近來的戰事頻繁,宋江的起義軍勢力不斷擴大,形勢已變得極為複雜。他知道,這三樁軍情傳到皇帝耳中,必定會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蔡京帶著梁衙內來到皇帝的寢宮,趙佶正在欣賞一幅新得的名畫,見蔡京到來,隨口問道:「蔡卿,有何事?」
蔡京恭敬地呈上軍報,低聲說道:「陛下,河東和京東兩地同時傳來緊急軍情,望陛下過目。」
趙佶放下畫卷,接過軍報,一目十行地快速瀏覽著。他的臉色逐漸陰沉下來,尤其是在看到壺關楊誌複叛和懷仁縣失陷的消息時,眉頭緊皺。
「這楊誌,果然不堪大用!壺關失守,是朝廷的恥辱!」趙佶怒聲道,「至於懷仁縣,那幫賊寇竟敢如此囂張,割去朝廷命官的耳朵,簡直目無王法!」
蔡京心中暗歎,但表麵依舊鎮定。他知道皇帝的性格,急躁而多疑,此時隻能小心應對。「陛下,這三樁軍情確實不容忽視,老臣認為必須立刻采取應對之策,否則恐將影響我朝的根基。」
趙佶聞言,略微冷靜了一些,但他的怒火依舊難以平息。「那你說說,有何對策?」他盯著蔡京,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安。
蔡京低頭思索片刻,緩緩說道:「首先,必須增援京東的軍力,尤其是萊蕪和青州一帶,務必阻止宋江軍進一步擴張。同時,派遣一名得力將領前往壺關,重新穩住防線。至於懷仁縣,臣建議嚴懲叛賊,以震懾其他地方的蠢動之徒。」
趙佶點點頭,覺得蔡京的建議有理,便揮手示意梁小黃門準備文書。但他依舊心煩意亂,尤其是壺關楊誌的叛變,讓他感到極度失望和憤怒。
梁小黃門站在一旁,默默觀察著這一切。他的內心並不平靜,尤其是當他聽到懷仁縣的消息時,心中隱隱有些不安。方傑的大鬨翠雲樓仍曆曆在目,自己因此被迫進入宮中,成為宦官。如今,他已徹底站在了蔡京和皇帝一邊,但他心底對方傑和方夢華的仇恨卻從未消減。
「這次懷仁縣的事,說不定就是那個方傑的妖婦姑姑在背後搗鬼。」梁小黃門暗自思忖著,「不過,他們終究還是賊寇,遲早會有報應。」
但他的思緒很快被蔡京的聲音打斷。蔡京讓他速去準備聖旨,梁小黃門不敢怠慢,立刻轉身去辦。但他心中那股複雜的情緒,卻如影隨形。
在朝堂上,朝廷內部的爭論愈發激烈。趙佶聽聞各地的急報後,心中焦慮不安。這次的叛亂不僅涉及京東地區,甚至連壺關的楊誌也參與其中,局勢已經超出了他的掌控。尚書左仆射蔡京與尚書右仆射徐處仁正眉頭緊鎖地討論著局勢。此次叛亂遠不僅僅是地區性的動蕩,而是一場全國範圍內的危機。梁小黃門作為趙佶的親信宦官,時常在旁聽,仍然保有著相當的影響力。
「蔡太師,徐太常,眼下京東、河東、青州皆不安寧,若不早日平定,恐將成為後患。」梁小黃門聲音細柔,但語氣中卻充滿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