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夢華與楊再興同行,沿途雖有賊寇騷擾,但護花使者楊再興的武藝讓這些不自量力的蟊賊望而生畏,不敢輕舉妄動。方夢華也在暗中觀察楊再興的表現,發現此人不僅武藝高超,心地也頗為正直。
當他們行至壺關附近,便要進入太行山的抱犢山地界。楊再興興奮地說道:「萬姑娘,我早就聽聞抱犢山一帶有不少綠林好漢,今日隨姑娘前去,倒也想看看這些好漢是否如傳聞所說。」楊再興站在她身旁,握緊手中的長矛,目光堅定:「前路雖難,但我楊再興願與姑娘一同麵對。無論生死。」
方夢華輕輕點頭,感激地望了他一眼。她知道,有了這樣的夥伴,她便能在亂世中開辟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未來的風暴雖不可避免,但她已不再是孤身一人。
方夢華與楊再興抵達壺關抱犢山下時,楊再興顯得有些興奮,畢竟抱犢山在綠林中頗有名氣,而他也是第一次踏足此地。暮色漸漸降臨。山中霧氣繚繞,遠處鬆濤陣陣,襯托出一派肅穆莊嚴的氛圍。楊再興望著眼前巍峨的山勢,眼中閃過一絲期待,而方夢華則平靜地從懷中取出了一塊印鑒信物——那是宋江親手交給她的,象征著梁山好漢的信物。
她高舉信物,朝山上傳出一聲清脆的口哨。片刻後,山上傳來了響動,不久便有幾名綠林漢子快步跑下山來,為首一人正是抱犢山的二當家張岑。
「何人敢擅闖我抱犢山?」張岑冷聲問道,但他的目光卻被方夢華手中的信物所吸引。
方夢華微微一笑,將信物遞給張岑查看,隨即說道:「我是方夢華,受宋江大哥之托,前來拜見。」
張岑仔細端詳信物,確認無誤後,臉色緩和了幾分。他向後揮手示意,隨即道:「原來是方教主駕臨,快請上山。」
方夢華與楊再興一同被請入抱犢山中,山寨的守衛們都顯得格外謹慎,顯然這座山寨已有不少年的曆史,防備極為嚴密。
進入山寨後,方夢華很快見到了抱犢山的主帥——楊誌。楊誌聽說方夢華親自前來,便帶著張岑一同迎接。楊誌身著簡樸的鎧甲,英氣勃勃,見到方夢華後,他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帶著幾分驚訝。
「原來這位便是江南摩尼教的聖姑,名不虛傳。」楊誌讚歎道。
當他們見到方夢華時,楊再興在旁耳語,方夢華淡然一笑,未曾隱瞞自己的身份,坦然道:「在下方夢華,乃江南明教的教主,統禦百萬教眾。」
楊再興聞言,頓時震驚不已。原來這位與自己同行一路的女俠,竟是如此身份顯赫之人。他的臉上浮現出複雜的神色,有敬佩,也有幾分擔憂。楊誌和張岑則各自沉默,心中暗自思量。
方夢華微微點頭,簡單寒暄幾句後,便進入了正題。她將楊再興引到楊誌麵前,正要開口介紹,誰知楊再興已然按捺不住,自報家門道:「我乃楊家將後人,湯陰楊再興,聽聞抱犢山有位楊家將後人楊誌在此,實在心生敬仰。聽聞楊兄武藝高強,今日便鬥膽向楊寨主討教一番!」
楊誌聞言,臉上露出一絲好奇之色,而張岑的臉色卻不太好看,眉頭微蹙,顯得有些不悅,他擔心此事會惹出爭端。方夢華見狀也輕輕搖頭,擔心楊再興的舉動會引發不必要的衝突,暗自皺眉,正打算化解這尷尬之際,楊誌卻大笑起來。
「哈哈哈!既是楊家將後人,那我們便是一家人!以武會友,有何不可?自家兄弟,互相切磋一番也好。」
楊再興聞言,立刻應道:「正有此意!」
楊誌與楊再興二人走到空地上,持矛而立,周圍的綠林好漢們都聚集在四周觀戰。張岑與方夢華站在一旁,臉上都帶著幾分擔憂。方夢華擔心他們爭鬥過於激烈,而張岑則擔心楊誌會因此受傷失了威信。
然而,楊誌並未顯露絲毫怯意,他豪爽地說道:「來吧,讓灑家見識見識楊家將後人有何本事!」
楊再興也不再多言,手中長矛一抖,直接刺向楊誌。楊誌見狀不慌不忙,舉矛迎擊。兩人迅速交手,場中矛影閃動,觀者無不為之心驚。
楊誌的矛法沉穩老練,每一招都極為穩固,顯露出他作為軍官出身的紮實功底。而楊再興則更顯淩厲,招招帶著逼人的氣勢,仿佛要將對手逼入絕境。兩人你來我往,不分上下,轉眼間便已過了二十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