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不同的治國模式(1 / 2)

“還是用現今的辦法,讓國內權貴有想法者申請出資征募軍隊,另外就是讓那幾個奉朕為聖皇的藩國出資出兵,朝廷也可以抽出少部分精銳來,組成聯盟軍,下西洋!”

朱由校早就有讓重下西洋的意圖,隻是因更要緊的事太多,而未來得及付諸行動而已。

何況下西洋前期也的確需要很大的成本。

朱由校知道,大明要想再次下西洋,怎麼也得積蓄更多的國力才好,畢竟這次下西洋可不隻是像曆史上一樣,到達紅海海岸,還得穿過好望角,過直布羅陀,去歐洲,最好橫跨大西洋,去美洲。

所以,他的這個下西洋的想法,也就耽擱到了現在。

但現在,朱由校既然摸索出了一套新辦法,即以宣揚儒家文明的名義,動員東方所有儒係國家,且以允其自立藩國為誘餌使國內權貴出資,一起下西洋,進而分擔下西洋的成本,而不用大明朝廷獨自承擔下西洋的成本,自然也就可以提前進行下西洋的活動。

“是!”

輔政大臣們並不反對,畢竟現在朝廷的確需要去西洋奪占貿易航線,而可以進一步主宰全球商品市場。

畢自嚴還主動建言道:“正好,奉旨去澳洲的艦隊眼下已回濠鏡,可以待其休整一段時間後,就負責下西洋之事。”

“準!”

於是,大約一年後,奉聖皇朱由校之旨,來自各方的下西洋艦隊於此地集結完畢,並在大明將領沈壽嶢的率領下,正式開啟了下西洋的軍事行動。

這次下西洋的目的雖然是維護現有的貿易航線,緝拿西班牙國王,並讓西班牙國為此事付出代價,和其他歐洲國家一起與大明派去的人,確立全球貿易與人權規則,從而減少屠殺,實現世界文明的進步,但在本質上,是要奪占一些區域為大明等東方國家的殖民地的,畢竟貿易線不能隻控製在西洋人手裡。

現在沒誰不知道從大明、日本、印度這些地方到歐羅巴的這條航線可以帶來多少利潤。

所以,在朱由校下旨著各藩國與大明一起組成艦隊下西洋後,這些藩國都是積極響應。

尤其是倭國一些大名,在看見薩摩藩參與了呂宋島文明改造計劃的行動而得到的好處後,都非常願意和大明帝國一起去爭奪全球利益。

許多倭國大名已經不再奉天皇為君,而改奉大明皇帝為君。

也有不少大名因為現實利益而在奉天皇為君的同時,也該奉大明皇帝為君。

就連幕府現在也是在奉天皇為君,挾天皇以令許多大名的同時,而奉大明皇帝為君。

而便於可以跟著大明一起奪占全球利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