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大王!”
“舒明何意?”
劉諶一下馬,董宏便行禮恭賀,不禁讓劉諶奇怪。
魏軍兵臨新都城下,何喜之有?
“殿下重臨新都之時,興複漢室,便不是一句口號了。”
董宏微微一笑,親自為劉諶撐起了紙傘。
待入縣衙正堂,劉諶解下蓑衣,正欲落座,卻見董宏來到麵前,以大禮參拜,鏗鏘有力道:“臣都安令董宏,奉丞相遺命,願助大王匡複江山社稷!”
“舒明快快請起,這是做什麼!”
“君臣之禮不可偏廢。”
見董宏執意叩拜,劉諶隻好正襟危坐,以受大禮。
待董宏禮畢,趕忙伸手扶起,心中甚是感慨。
“準備的怎麼樣了?”
“回答王,萬事俱備,隻待天時!”
“孤想親眼看看丞相最後的手筆。”
“臣遵命。”
劉諶的心中既激動又緊張,丞相遺計的真容,自己就要親眼所見了。
董宏引路,劉諶跟從,出城之時,發覺城內竟然一片寂靜,似乎是闔城無人。
“城中無人乎?”
“百姓皆徙汶山郡。”
“為何?”
劉諶不解,諸葛京不是說都安是安全之處,為何董宏卻將都安縣的百姓遷往汶山郡?
董宏一愣,他還以為北地王早已知曉一切,看來諸葛行宗並未告知詳情。
“大王出城便知。”
“走!”
劉諶滿心疑惑,跟著董宏策馬疾馳自城北奔出,駐馬二裡開外,回望縣城。
整個縣城籠罩在雲雨之中,寂靜無聲。
嗯?似乎與新都城不大一樣!
劉諶目光一亮,發現了都安縣城的異樣,城牆下寬上窄,皆是條石夯築,且比新都縣城的城牆高出許多。
董宏見北地王有所發現,便開口說道:“都安縣,曾名湔縣,地處湔水灌口。”
這一句話,就像是一道雷電劈進了劉諶心中。
兩眼之中的驚愕漸漸溢了出來,地處灌口!
何為灌?乃澆灌、注入之意也。
這根本不是一座縣城,而是一個借著縣城之名所修建的水庫!!!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劉諶就仿佛是參透了什麼天機一般,口中喃喃不休。
董宏並轡而立,昂首長呼,這個他埋頭苦守數載之地,今日終於要露出它的真麵目了。
雨雖大,可終會重見天日。
丞相,侍中董允之孫,都安令董宏,不負所托!
正這時,縣城方向,數騎馳來,為首之人正是都水長羅襲。
“臣都水長、觀阪邸閣督羅襲,拜見大王!”
“起來說話。”
上次來,羅襲可沒說他是邸閣督。
劉諶不清楚觀阪之地在於何處,便開口詢問董宏。
觀阪之地,在玉壘山分江之處,乃一處高地,故設邸閣屯兵儲糧於此,扼守出山之咽喉。
建興十四年,後主至湔,登觀阪,觀汶水之流,旬日還成都。
“公輔,準備如何?”
“待北門封堵完畢,便可自湔江注水。”
“甚好,加快速度。”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