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公元前595年(1 / 2)

伊南請撒爾王子教會工匠們說“請”“謝謝”“對不起”這三個詞, 說到底都隻是幌子。

她希望把工匠們壓箱底的“真本事”都抖出來,因此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內接於半圓的三角形。

那邊來自希臘愛奧尼亞學派的傳人立即報出了以他們的創始人泰勒斯名字命名的“泰勒斯定理”:“內接於半圓的必為直角。”

伊南微笑著將他請上來,他激動不已地用手中的直角尺去量伊南隨手畫出的直角, 同時還輔助了各種線條, 書寫了密密麻麻的一排數字,用以解釋與說明。

他滿口的希臘語,工匠之中除了希臘人之外, 沒有一個能聽懂他的。

但是工匠們都漸漸明白了他的“意思”。

因為這名希臘工匠望向他的“聽眾”, 在得不到回應的時候, 就會著急地伸手比劃, 利用他的直角尺,他的雙手, 他的各種表情……

事實上, 在人類溝通的過程中,“身體語言”也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溝通方式, 更何況還有圖形輔助。

終於開始有人點頭,有人用其他語言喊出了結論——正是“泰勒斯定理”的內容。

伊南笑著向希臘工匠點點頭, 表示他已經成功地說服了彆人。

這個希臘工匠頓時自信心爆棚,伸手從伊南手中接過了炭筆, 伸手在白板上“刷刷刷”地畫下幾條直線,甚至在白板一角直接畫上了一個太陽的圖案接著又開始比劃——

伊南看著看著,她又明白了:

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的事跡中, 最有名的一件就是根據手杖和金字塔的影長測算金字塔的高度——據說這種方法曾經傾倒埃及的法老。

現在,這個希臘工匠在白板上畫的,正是測量建築物高度的方法。

但這傾沒傾倒埃及的法老不知道,反正幾個來自埃及的工匠突然一起跳上台,用剛學的生硬巴比倫語說了一句:“請……”

希臘工匠便將炭筆讓給了埃及工匠, 雙方你來我往,立即以白板為基礎,炭筆為工具,飛快地“討論”起來。

討論到最後,雙方發現他們其實是殊途同歸,最終得出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雙方相視一笑,相對行禮,認認真真地道了一聲:“謝謝!”這才各自退下。

撒爾又驚又喜,忍不住又看了一眼伊南,心想:果然……不用花大把的時間學習語言,工匠們也能自行溝通。

伊南心裡自有她的小算盤:現階段世界各地從事建築的工匠,最擅長的恐怕都是平麵幾何、立體幾何和一些比較淺顯的力學——這些足以讓他們修建出堅固穩定的建築。

這些領域的設計與計算都離不開紙麵的演算。現在人類還沒有發明“紙張”,用泥板或者羊皮紙畫圖較為不便——像她剛才這樣,使用白板和炭筆,恐怕是最方便的邊畫邊算的方法。

這就像後世全世界的建築設計師都能使用繪圖軟件繪圖一樣,有些內容,不必言說,可以用圖形和計算來交流。

這邊撒爾也漸漸明白過來,立即吩咐下去:叫人準備大批用白堊塗成白色的木板,再取一些炭筆來,供工匠們使用。

但是在伊南這裡,她還有另一個重要問題沒有解決:進製問題。

巴比倫人沿襲了蘇美爾人發明的數字與進製係統,因此使用的是六十進製。而目前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都是在使用十進製。

因此剛才埃及工匠看希臘工匠的演算過程,覺得實在是沒問題。但是底下的巴比倫工匠就看得一臉懵圈:——這些都是啥?

會後,伊南又花了些水磨功夫,一個一個去詢問所有的工匠,問他們習慣於使用何種進製,習慣如何計算,最終得出結論,使用十進製的工匠人數最多,其次才是六十進製。

事實上,六十進製對於早期蘇美爾人,以至於後來的巴比倫人,都是很適合的進製:因為他們熱愛商業,六十進製能夠幫助他們用較少的空間記錄較大數量的商品。

但對於更加擅長幾何學和建築設計的埃及和希臘人,他們似乎還是更加喜歡使用十進製。

兩種進製的混合使用,也讓工匠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很多問題。

不得已,伊南乾脆決定:還是我來吧!

她要引入的,自然是“阿拉伯數字”,也就是印度數字。

雖然將來所有這些進製都將被數字世界的二進製所統一,但是在數字時代到來之前,推動人類的數學大踏步的向前邁進的,還是十進製記數法和那些來自印度的數碼符號。

她現在所站的這個時點,距離印度人發明他們的數字,大約還有9個世紀。伊南這麼做看似有些拔苗助長了。

但事實上她帶來的變化不能算是巨大:這個時代已經有很多人在使用十進製記數法。她所做的事實上隻是引進了一套比較容易書寫的十進製數碼符號罷了。

她還很清楚地記得她出發前往古代之前,丹尼爾對她說過的話:如果真是“揠苗助長”,曆史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修正。

也就是說,她現在引入了“阿拉伯數字”,按照曆史的發展規律,人們在這個時代隻會把它當做與希臘數字、羅馬數字類似體係的符號來使用,而不會發展出更加高級的數學。

因此她並不太擔心。

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伊南開始向所有的工匠推銷她這樣一套可以“彌合差異”的“新”數字係統。

在巴彆塔的工地附近,到處都可以看見來自各地的數字與阿拉伯數字之間的“對照表”,方便使用不同數字的埃及人、希臘人一一對照,也方便巴比倫人使用不同進製進行轉換。

除了這些大型“對照表”之外,伊南也儘職儘責地每天在巴彆塔工地的各處巡視,充當這些工匠之間的翻譯官和調解員。

偌大的工程,由來自各地的不同工匠負責,磕磕碰碰總是少不了的。

伊南給他們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工具(白板與炭筆)與基礎(十進製數字係統),也提供了友好溝通的三句話。

但是這並不總能解決一切矛盾。

有時來自不同地方的工匠能夠為了相左的意見爭得臉紅脖子粗,最後大家乾脆都用自己的語言罵街——反正對方也聽不懂,能出出氣也是好的。

但隻要伊南出現在他們身邊,所有的工匠會先是驚訝地都跳起來,然後相互看看,彼此鞠躬行禮,互相道聲“對不起”,就立即平了氣——比什麼都管用。

隨後伊南會參與他們的討論,將有些不太方便用紙筆表現的溝通內容翻譯給另一方知道。

翻譯的結果往往是雙方恍然大悟,彼此理解,然後在伊南的幫助下,共同找出解決方案,皆大歡喜。

這樣的情形每天都在巴彆塔下發生,久而久之,工匠們一旦開始了爭議,竟都互有默契般地的表示:他們不打算吵架了,他們要等伊南來。

就這樣,伊南竟爾成了巴彆塔工程最有“權威”的主管,權威甚至不亞於撒爾王子本人。

偏生她又是那麼隨和,從來不介意與工匠們混在一處。

撒爾依舊俗務纏身,有時隻能晚間趕來視察巴彆塔。這時他會見到伊南與來自四麵八法的工匠們坐在一處,享用美味的烤肉和啤酒。除此之外,工匠們還能日常食用著夏宮送來的新鮮蔬菜與水果——這是連巴比倫王庭都沒有過的待遇。

席間伊南言笑晏晏,撒爾仔細去聽,卻聽見她還是在教導這些工匠們說一些巴比倫的常用語,以便讓工匠們能在這座城市裡生活得更方便。

撒爾很欣慰,知道她這樣做,他就有更大的幾率將工匠們長長久久地留在巴比倫。

“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終於,撒爾找到機會,向伊南當麵表達心頭的感激。

“你不是……真的,這麼喜歡我吧?”

也許是心情太好,撒爾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一開口就是玩笑。

話剛出口,撒爾就知道不妙,待到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他立即漲紅了臉,幾乎窘得想要鑽到地底去。

人都說“不娶何撩”,可是撒爾大約是與伊南逐漸熟了,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說話也隨便起來。但他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這是哪裡來的臉——

伊南卻笑眯眯地望著他:“你那隻眼睛看見我對你好了?”

撒爾:……!

也是。

撒爾突然有點兒酸了——事實上她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匠,可能都比對撒爾本人更熱情、更友善。

伊南:“我這是對你要建的這座巴彆塔很好奇,所以一起出點力,幫幫忙而已。”

“這還是看在你幫我照顧啾啾的份上。”

伊南最喜歡的幼隼啾啾時不時會在巴彆塔上空盤旋,但是地麵上人多,伊南不放心讓它下來;她自己又分身乏術,無暇照管,隻能請撒爾多關心關心。

撒爾:……好吧!我承認,你說得很有道理。

這兩人之間,彼此鬥嘴,乃是常態。與此同時,時間慢慢流逝。公元前595年的新年很快到來,巴彆塔的重建進入了第二個年頭。

這時的巴彆塔,原有的地基已經進一步加固,擴建的外圍部分也新修了地基。

地上部分拆的拆,重修的重修,如今已經修至與以前平齊。

按照這個速度,將巴彆塔修建至設計高度,絕對用不了十年。將塔修高,再通身貼上漂亮的瓷磚做裝飾——這些工作由熟悉的工匠指揮,再加上足夠的勞動力,伊南預計隻需要再有兩三年的工夫,撒爾王子設想中的“巴彆塔”,就能出現在世人眼前。

春天來臨之際,在夏宮裡居住了大半年的米底女官們,突然收到了來自米底王國的回信。

在收到來自故鄉的音訊之前,這些女官們都已經“樂不思蜀”,連米底王庭是什麼樣子都想不起來了。

她們極其滿足於在夏宮裡自由自在、自給自足的生活。她們按照自己的審美,指揮工匠與民夫,將整座夏宮收拾得美輪美奐,仿佛人間仙境一般。

如果不是收到了米底的消息,女官們可能都忘記了自己身上還背負著“送公主聯姻”的任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