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長夜已至,讓我們共赴地獄(2 / 2)

吾父耶和華 千翅萬瞳 8442 字 2個月前

10月2日,耶路撒冷的天空被陰雲籠罩。

薩拉丁的大軍接手了這座聖城,但他並沒有讓所有的大軍全部入城。

先行控製住各個城門口的是他麾下的馬穆魯克,這些自幼接受殘酷訓練的軍事奴隸,是薩拉丁最為信賴的部隊,也是他麾下大軍中,最為訓練有素的存在了。一萬名城市中最為窮苦的人,包括戰爭所造成的難民,都在被清點後帶著自己所剩無幾的家當離開了城市。

他們中的很多人衣衫襤褸,麵容憔悴。

而那些富人們,也都在緊鑼密鼓的收拾著自己的財物。

但除去那一萬名被巴利安贖買的窮人,除去自贖的富人與貴族,城市中依舊有著幾千人難以自救。

在這種情況下,薩拉丁的兄弟圖格塔金,主動站了出來,以獲取自己酬勞的名義,向薩拉丁請求一千名無法贖身的法蘭克人,作為自己的奴隸。

得到薩拉丁的許可後,圖格塔金又當眾宣布,這些奴隸被放歸自由。

一時間圖格塔金的名望被傳唱開,那些因他而獲救的人,都讚譽起這位異教徒埃米爾的美德。

由於薩拉丁兄弟的帶頭,其他那些薩拉丁的將領,也紛紛效仿起來。

青狼穆紮法爾以有一千人是自己老鄉為理由,釋放了一千名耶路撒冷市民。

巴利安也同樣用自己主動獻城有功為由,讓薩拉丁作為搭頭,多放了幾百人。

由於效仿的人太多,薩拉丁順便就宣布了城中的老人、婦女、兒童可以得到自由。

來自異國的貴族們也無需繳納贖金。

這些人又是多達幾千人,他們中大批的貧民都加入了巴利安的隊伍中,而那些富有者與貴族們,則單獨組建起一個隊伍,隱隱與巴利安所敵視。

在玫瑰花瓣與清水的洗滌下,薩拉丁與他麾下的那些伊瑪目們,一同踏入這座汙穢的城市。

耶路撒冷王國王宮圓頂上的十字架被推倒,聖墓教堂關閉三日。

雖然有不少宗教學者建議摧毀教堂,以終結基督教徒對耶路撒冷的興趣。

然而,他的大多數顧問建議他不要摧毀教堂,稱由於這個地方的神聖性,基督教徒的朝聖無論如何都會繼續。

那些顧問還提醒他,哈裡發歐麥爾在征服這座城市後,依舊允許教堂留在基督徒手中。

薩拉丁最終決定不摧毀聖墓教堂,他稱自己無意阻止基督教徒來此朝聖。

教堂在他的命令下於三天後重新開放,天主教朝聖者在支付費用後,將會獲準進入教堂。

東正教徒和敘利亞人被允許留下來,並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禮拜,其他被天主教視為異端、異教徒、無神論者的信仰或民族,都被薩拉丁允許免費參觀聖墓教堂。

薩拉丁而後任命兩個穆斯林世家管理聖墓教堂,其中朱達·阿勒勾迪亞家族為“鑰匙的保管者”,而努賽貝家族為“聖墓教堂的守護人與守門人”。

這兩個職務也被傳承至21世紀,由於他們不屬於任何一個基督教教派,故而常常在曆史上擔任各種儀式的中立見證人角色。

……

針對卡拉克城莊園的改造,一直都在進行著。

就如先前蓋裡斯在浴室裡,安托萬他們的閒聊一樣,蓋裡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將土地所有權給予任何人。

莊園製本身的生產模式,在當下這個時代,其實並不算落後。

就土地歸屬權來說,一個比較典型的采邑莊園,會將土地分為三個大類。

雖然莊園的所有土地都歸屬於莊園主,但其中約有五分之一的耕地,其所產出的財富將會被奉獻給教會。

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領主自留地,除去農田外,還包括了水塘、河流、林地……其中的產出全部歸屬於領主。

而剩下的接近二分之一的土地,則租佃給自由民與農奴們耕種。

而自由民與農奴之間的直觀區彆在於,農奴會承擔更多的封建義務,而自由民字如其名能夠自由遷徙,並不被封建義務所束縛。

農奴除去耕種自己租佃來的小小土地外,每周都有固定的日子,要去教會與領主的自留地進行無償勞動。

在這個過程中,自由民中的一部分人,就將作為監工來督促農奴們認真勞作。

而在自由民中,其實也分三六九等,最富有的自由民,能夠以極其低廉的租金租佃大片土地。

這種自由民他們有的甚至耕作不完自己的土地,還能將部分的土地二道手轉給農奴,賺取一定的差價。

不過,如這樣的自由民,在耶路撒冷王國,往往需要擔負騎兵役,是軍隊的重要中堅。

次一級的自由民,他們有著祖輩積攢下的財富,除了租佃土地外,有著歸屬於自己私人的生產資料,如牛馬牲口還有馬車犁與鐵農具之類。

他們在繳納著土地租金,擔負步兵役的同時,也有義務要貢獻出自己的生產資料,來幫助整個莊園進行播種或收割,乃至於糧食的轉運。

至於再次一級的自由民,以及農奴群體。

他們往往除去自己的勞動力與自己所住的房子外,可能連一把鐵鋤頭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把莊園裡的所有土地全分下去,那麼農具怎麼分?牲口牛馬怎麼分?

要知道對於自由民上層而言,這種分地是有著極大優勢的,因為他們是真的有牛,真的有犁。

至於農奴?蓋裡斯能去分地,難不成還能把法蘭克自由民的私人生產資料,也分給穆斯林農奴們麼?

如果這麼乾了,那麼在法蘭克自由民眼裡,就將是赤裸裸的搶奪與劫掠。

畢竟分地是分莊園的地,分牲口卻是要分自由民的私有物。

這種情況下,莊園製模式的集體經濟,是依舊有必要存在的,耕地、收割、果樹種植,也都需要更加合理的勞動力分配。

隻不過,這些原本歸屬於領主個人的莊園,其在所有製上,變成了更接近村社集體所有的狀態。

因而被免除了高額的地租,轉而隻需要繳納更低的農業稅,這也使得底層農民,可以更快的改善自己的耕種生產模式,更快讓鐵質農具以及大牲口進村入戶。

等什麼時候,巴勒斯坦地區莊園裡的農戶們,生產資料能達到東羅馬軍區製鼎盛時的狀態,那麼莊園製解體其實也就水到渠成了。

和以往不同,蓋裡斯因為有著卡拉克城的全力支持,加上羅素那幫聖武士已經出師,蓋裡斯雖然有前往各個莊園進行布道。

但卻也不再負責具體事務,轉而是僅僅是對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糾正。

現如今,外約旦地區大勢已成,已經不在需要蓋裡斯再去親臨一線處處奔波了。

因此,他也在9月中旬的時候,回到了阿爾哈迪鎮的學校忙於教學與著書。

除去思想建設方麵,相比起上半年,蓋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進了更加技術性的方麵。

雖然大多數技術的細節,蓋裡斯記不太清,但由於前世經曆的緣故,相當多基礎技術的原理,蓋裡斯其實都一點就通。

阿爾哈迪學校裡有三個專業,分彆是神哲學、醫學、自然科學。

神哲學方麵,蓋裡斯留下了大量綱領性的文字,目前主要由阿爾喬斯負責。

醫學方麵則是阿卜杜拉醫生負責,加上他的助手,以及蓋裡斯提供的衛生員一同執教,反而是師資最厚的專業。

唯獨自然科學,除去蓋裡斯之外,其他人實質上都是一知半解,僅僅是跟著蓋裡斯學習方法論,以近乎填塞的模式,來認知世界。

由於時代局限性,蓋裡斯在自然科學教程上的封麵上,還是引用了聖經中的言語。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日夜傳揚知識,晝夜發出言語。】

——《詩篇》19:1-2

【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

——《箴言》?3:19-20

在蓋裡斯的教材中,始終都在強調一點,神所創造的世界是近乎完美的。

這個完美與人類社會無關,指的是客觀世界運行的物理規則近乎完美。

完美到了即便是人,也能夠去理性認知天地萬物之間的聯係。

那些上過蓋裡斯課的自然科學專業學生,直至其死亡,都能清晰記住蓋裡斯在課堂上的所作所為。

“現在,我要演示世界體係的框架了。”

平凡的教室裡,蓋裡斯帶來兩個相對透光的玻璃器皿、以及兩截蠟燭和幾隻老鼠和一些其他道具。

“神給予了世間萬物,一切生命以食糧,這食糧並不一致”

他輕聲道,目光掃過教室中的每一個學生,最後停在伊莎貝拉的臉上。

“但對於一切動物而言,氧氣都是至關重要的。”

蓋裡斯點燃了一節蠟燭,小心翼翼地將它置於玻璃杯下,緊接著又用另一截蠟燭密封桌麵的縫隙,動作精準且冷靜。

隨後,課堂上的這些學生,包括伊莎貝拉在內,便見到那玻璃杯中的燭火,漸漸暗淡,最終熄滅。

由此,課堂中的學生們便意識到,在這個神創的世界上,空氣居然可以分兩種,一種是燃燒要用到的,一種是燃燒用不到的。

而後蓋裡斯的實驗,又要更為駭人。

他先是在桌麵上架起一個釘好的垂直木板,在木板的一邊點燃一根蠟燭,又再蓋上一個更大玻璃器皿的同時,往木板的另外一邊丟進去一隻老鼠。

有不少具備聯想邏輯能力的學生,對將要發生的事情已經開始有所預期了。

世界真相的一角,經由先知之手,向他們這些凡人展露。

玻璃器皿落下的瞬間,整個教室陷入長久的寂靜,仿佛時間被定格。

老鼠在封閉的空間內四處亂竄,尖細的爪子不停抓撓木板,發出刺耳的聲音。

學生們的目光緊緊盯著它,有人微微顫抖,也有人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一步,但所有人都沒有移開視線。

便是伊莎貝拉的呼吸也變得急促,她能感覺到心臟在胸腔內劇烈跳動。

老鼠起初還充滿活力,但隨著時間推移,老鼠的動作逐漸遲緩,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壓迫著,愈發疲憊。

終於,燭火在玻璃器皿中再次開始減弱,微弱的火光像是垂死的星星。

老鼠的步伐越來越沉重,爪子劃過木板的聲音越來越低,最後,它倒在地上,四肢抽搐著,拚命掙紮,但這隻是徒勞。

隨著最後一絲燭光熄滅,老鼠的身體徹底僵直,靜止不動。

“這便是空氣,一種能燃燒、能維持生命,但也會被消耗,其他種類的則做不到。”

“我們藉由著世界,由世界的運行、演變、非必然性、秩序和美麗,來認識萬物、認識天主。”

“我們有能力去認識一個有著位格的天主存在,祂將啟示給予了我們,放置在世界的各處,等待我們去發覺。”

說道這裡的時候,蓋裡斯再度停頓了一下。

“確實,聖經是天主的話,因為其乃是先知與使徒們在聖神的默感下所寫成。”

“但人是有極限的,先知與使徒們,都依舊是人,隻要是人,那麼對世界的理解與認知,就會存在局限。”

6000字大章節,然後加更的章節午夜12點發布。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