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考慮到災情仍在繼續,並沒有太多奢侈的食材,貴在做法特殊。
蕭天洛看了也覺得耳目一新,準備琢磨透了將這幾道菜帶回都城,可惜這第一道的原材料就要過季了,就是那道鮮筍燒肉。
二月的筍才是最鮮嫩的,三四月的筍都有點老了,不能炒,隻能燴或燜,少了鮮味。
不過好在有那一道石鍋雞蛋,這不就是後來的石鍋魚做法嗎?把石鍋燒得熱熱的,再把調好的雞蛋液淋進石鍋裡,借著石鍋的溫度讓雞蛋變熟,再灑上蔥花和鹽巴,又鮮又嫩。
中原還會澆上一點當地自釀的米酒去除雞蛋的腥味,又有米酒的香甜,也是彆有風味。
這道菜的工藝不複雜,略一學就會,隻是要製造這石鍋,蕭天洛心裡尋思著讓工坊試著做一批石鍋出來,不僅要搬石鍋雞蛋回去,順便反石鍋魚片也給整出來。
而這第二道菜才是真正的當地獨有,居然是一道野生田雞,那送菜上來的廚子說這田雞還不是普通長在農田裡的田雞,而是長在陰涼的山間溪澗。
這個原理就和蕭天洛以為的冷水魚差不多吧,山間溪澗的水溫要比外麵低不少。
長在這種地方的魚也好,田雞也罷,本身的肉質就會比常溫的要細嫩些。
那廚子聽了蕭天洛所說,豎起了大拇指:“公子果然見多識廣,但這田雞長在山中,不僅飲的是山泉水,更是吃著山中的蟲蟻長大,所以肉質細嫩,色澤更是好看。”
“小的將其去皮後再醃製,入口會更順滑,不過田雞畢竟有些土腥氣,所以要用辣椒大蒜來熗炒,再放點茶葉,又鮮辣,又有茶香,是我們當地一大特色。”
“最近這田雞剛剛活躍,所以不少人進山抓捕來賣,一隻也能賣不少錢,”廚子說道:“怕隻怕抓得太多,後麵彆絕種了。”
這番話聽得蕭天洛哭笑不得,咱國人在吃上是登峰造極,民間笑言也就桌子板凳腿不吃。
高相聽得也是會心一笑,有利就有人動,這特色菜能賣得好,原材料肯定會搶手。
蕭天洛覺得這道菜好也不好,好就好在夠有特色,有賣點,不好在於要是百姓聞風而動去山裡逮田雞,那豈不是破壞生態係統。
算了,這個問題等回到都城再說,蕭天洛請高相先試,見高相吃得毫無負擔,心中暗笑自己擔心太多,古代人能吃的食物本來就不多,就地取材本就是常事。
隻是有許多人是不願意吃田雞的,他本以為高相會避之不及,他倒是吃得痛快。
見蕭天洛動筷子慢,高相還挑眉道:“怎麼,不合你的口味?這一桌雖比不上你天香樓的出品,但在最近也算是珍饈了。”
這三道都是地道的本地菜,再加一些新鮮的蔬菜,與天香樓的菜式相比其實單調不少。
蕭天洛也是樂了:“相爺,在下在未入侯府以前也是過的勞苦日子,日常隻啃一張餅子就算果腹,眼前這一桌對以前的我來說就是山珍海味了。”
兩人正用著膳,那劉校尉興衝衝地進來,先行禮,後大咧咧地說道:“相爺,蕭公子,原來那個小娘們其實是個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