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紙業門口,一群人玩兒的不亦樂乎。
很快,大量的成語就被選拔了出來,而歇後語也是被創造了不少。
雖然有些很生硬,但相信流傳久了後,總會有經典的大浪淘沙出來。
霍海玩兒的開心,司馬相如:“哎,霍海,你是不是忘了這文化運動還有第三個舉措?”
所有人都停了下來。
這成語歇後語,大家都玩兒瘋了,是真好玩兒,從來沒想過文字還能拿來玩兒,也沒想過自己能參與曆史的創造。
現在還有第三個舉措嗎?
霍海恍然大悟:“對對對!”
司馬相如:“既然這樣,歇後語和成語一樣,大家創作出歇後語後,也可以給我們投稿,投稿給我的話,就投稿到太學,到時候會專門設置一個信箱。”
“投稿給霍二公子的話,就投稿到霍氏紙業。”
之所以要設置兩個投稿處,是因為長安城太大了,而太學更靠近北麵的民居閭裡,分開兩處投稿,縮短投稿距離,增加投稿積極性。
霍海繼續:“那咱們說說第三個,那就是新詩。”
“古有詩歌,被變成了詩經,但幾百年過去了,咱們怎麼能還在傳送幾百年前的詩歌呢?咱們自己也是文人是讀書人,就不能創作詩歌了?”
司馬相如:“老夫也是受到了霍海的啟發,那日在朝堂上,霍海寫了一首《觀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這種行文格律,和詩經中的一些何其相像,又有自己的規則,而且不隻是押韻,不隻是格式,還有格律。”
霍海:“於是我就和司馬公一起研究了一下,規定出了一些字數下,讀起來最為順暢最為有韻律的格律規則。”
“包括了詩句的押韻,每個字的音調分布,等等規則。”
司馬相如:“這就比成語和歇後語難得多了,但也代表了一個文人的才氣水準,畢竟以前寫辭賦長篇大論,現在要縮短到幾十個字之內。”
霍海笑著:“規則就擺在這裡,大家都可以隨意選題材創作新詩。”
有人詢問:“什麼叫做選題材?”
霍海:“詩畢竟字數少,不可能麵麵俱到,也不能寫太多內容,隻能選一個題材或者一兩個題材融合在一起,融彙進這方寸之間。”
“而我把它稱之為,以景詠情。”
“比如,這世上最美的白色景物,就是雪……”
司馬相如打斷:“你等一下!”
霍海狐疑:“怎麼?”
司馬相如:“世界上最美的白色景物,是梅!”
霍海不服氣:“梅有什麼好看的?!”
司馬相如:“雪有什麼看頭?”
此時不少人看出了門道,霍海是平陽縣人,是北方人,司馬相如是成都人,是南方人。
人南方不下雪,梅花是人家從小的記憶,當然不可能同意你雪更好看咯。
司馬相如擼袖子:“好好好,來單挑啊!”
眼見情況不對,旁邊的人立刻拉住了霍海,被人拉著的霍海往前蹬腳:“來就來,小爺怕你啊!取小爺大槍來!”
前排文人怕血濺一臉,急忙阻止:“哎哎哎,司馬公,霍公子,咱們都是文化人,要比文比,比什麼武?!”
“不是寫詩嗎?不如一人寫一首,比誰詩寫得好如何?比什麼槍法!”
霍海司馬相如對視一眼:“有道理!”
此時,兩張桌子擺好,雙方拉開架勢,開始寫詩。
當然了,兩個人商量好的演戲罷了。
司馬相如再天才,都才知道詩句格律規則,怎麼可能和霍海硬剛?
所以實際上是霍海搞了一首詩,讓司馬相如說是自己寫的,來演戲罷了。
之所以要搞這一出,和成語歇後語舉措一樣,那都是為了促進紙張消費。
現在的人買紙都是為了教育下一代,根本沒有開發出紙的妙用,而要促進消費,光是開發出玩兒法,是沒用的。
還得‘挑撥’‘對立’。
而梅雪之爭,那就是文化曆史上最大的爭端題材,最適合拿來爭鬥。
梅雪之爭的故事,還要追溯到北人南下。
西晉滅亡時,大量的士人南下。
其中就包括謝家。
而王羲之的兒媳婦兒謝安的侄女著名才女謝道韞就是謝家的年青一代的翹楚。
南下的謝家迅速成為南國頂流,家裡麵的一件事情傳遍了整個東晉。
就是謝道韞小時候,謝家的人在家裡玩兒,下起了雪,謝安就問:“白雪紛紛何所似?”這時侄兒謝朗立即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
而侄女謝道韞思索後說了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這個故事機具傳播性,又有趣味性,同時還讓南人感受到了沒見過的雪到底是什麼樣。
於是短時間傳遍東晉。
雪這種東西,作為浪漫的象征,在整個南國,傳播了兩百年之久!
<b
r>????兩百年後,當時南朝和北朝處於敵對狀態,北朝鮮卑人陸凱,和南朝範曄是朋友。
但是陸凱與範曄暗地裡不斷通信,互相訴說對時世的看法和感憤。陸凱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裡,暗暗捎給江南好友範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