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衣使者王賀快步從街上走過。
一邊記憶著自己走過的地方是什麼位置。
“長安大道西北一段,北馳道路口。”
“長安大道西北二段,紙廠路路口。”
“長安大道西北三段,長安大道西一段路口。”
之所以要從長安大道走,是因為長安大道往北,還有很多農田。
這意味著,這裡的閭裡中,很多人擁有田土。
雖然不多,但聊勝於無。
而這些百姓無一例外的求著認識簡體字的人趕忙幫忙讀一下科學報。
王賀到了長安大道小學,發現這裡被人圍的水泄不通。
老師正在侃侃而談:“第二期科學報說,一年春夏秋冬輪回,春是生機勃發的時刻,冬日是生機斂藏準備再度勃發的時刻,所以一年應該以冬天為最後一個季度,以春天為一年的開始。”
“早在夏朝,也就是上古聖皇大禹的時代,一年開始便是在春天,如今咱大漢,恢複了這種曆法。”
“大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教室裡正式的學生中,一個頭發被剃成桃兒的小孩興奮:“意味著馬上又過年啦!”
全場的人,無論是小孩還是來旁聽的大人,都笑了起來。
小孩兒哥的爸爸在人群中,瞪了他一眼。
小孩兒哥發現人群中的老父親投來了一個讚許的目光,更興奮了:“老師!是不是隻有咱們才這麼好的運氣遇到一歲過兩個年啊?!”
老師笑著:“那倒是,上一次改曆法已經有些年月了,春秋戰國時魯國改曆法時,連孔老夫子都還沒出生呢。”
“不過改曆法不隻是這麼簡單。”
老師回頭用白堊粉筆在牆壁上寫了個農字。
寫這個字的時候,老師就想起,因為白堊粉筆使用量暴增,導致礦不夠用了,新挖開的白堊礦,卻發現了龍的骸骨。
聽說研究院有人已經投入了對龍骨的研究。
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活著的龍。
不過他不知道,這個項目已經被霍海給否了。
首先這個時代研究白堊紀,太離譜了,基本隻能靠瞎猜,怎麼研究都沒用。
而且,真龍就在皇宮裡,各地裡麵挖什麼龍?
霍海讓那研究員與其研究龍骨,不如去研究點彆的。
要知道,發現恐龍骨頭,在曆史上這可不是第一批,當初吳王夫差的時代,吳國挖到了一節有車那麼大的骨頭。
他們不知道那是什麼,就派遣使者去魯國問孔夫子。
孔夫子博學多才知道很多上古典籍的記載,很快找出了對應的材料,說那是防風氏(巨人)。
後世不少人用這個故事說孔夫子違背了自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勸告。
其實這真不算孔夫子的黑點。
平心而論的話,在大家都沒什麼道德的時代,孔子的道德水品(公德)得有三層樓那麼高。當然了指的是真實的那個孔子,不是後世腐儒編出來的那個孔夫子。
在這樣一個人的認知中,他的確知道什麼生物有這麼大的骨頭,他隻是沒想到神話是假的世上是沒有神的而已。
孔夫子這麼嚴格遵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人,都會把看到的恐龍骨往神話上貼。
研究員們會怎麼樣!?
他們也不可能在缺乏技術手段的情況下研究出化石的真相,他們很有可能也會走上神話的認知路子。
那不就走歪了,浪費一個大好的人才麼。
所以霍海就把這個研究給否決了,並且把化石用玻璃封存了起來。
理由是,研究這種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東西,是沒有頭緒的。
如果在其他研究中,意外得到了能驗證這種骨骼到底是什麼的技術,再開始研究也不遲。
畢竟列位都是代表大漢最先進生產力的高端研究學者,人數就這點,與其研究摸不著頭腦的事情,不如去研究點實用的東西。
至於這些沒有頭緒的課題,留著有頭緒了再開始研究,或者等研究人員的數量暴漲,大漢多的是科研工作者時,也不遲。
這個說法也說服了研究院的人。
不過,霍海就算再怎麼引導,也沒法掐斷彆人的好奇心。
就好像,站在黑板前,老師寫了一個農字,出神好久,才回過神來:“新的曆法,準確的說應該叫做陰陽曆,又叫做農曆。”
“所謂陰就是月亮,所謂陽就是太陽,在新的曆法中,月亮陰晴圓缺一個周期是一個月,十二個月是陰曆一年。而大地圍繞太陽轉一圈是陽曆一年,十二分之一的時間,就是陰曆一月。”
老師把太陽地球月亮的星係係統畫了出來:“我們腳下的大星球,就叫做地球,就是這個,而這個是月亮,這個是太陽。”
“我們最新的陰陽合曆既包含陰曆也包含陽曆,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意味著以後再也不需要有經驗的老農去觀察其他野生植物動物的狀態去判斷是否可以種植了,再也不會有人種植晚了或者早了導致減產了。”
“因為,太陽月亮重複一年又一年的規律是一樣的,所以按照新的曆法上標注的時間去種植,就能保證沒有早耕或者晚耕。”
小孩子們哪兒懂農事,隻是懵懵懂懂。
倒是日月地三星的係統,小孩子們一眼就看懂了。
因為這段時間教學中有很多畫畫教學,也有數學科學教學,小孩子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示意圖。
而大人們,看不懂日月地三星的天體係統,但卻聽得懂農事!
以前所有人都有一個麻煩,去年點麥子時雖然從八月到一月都可以點,但實際上要收成好,點麥子的時間就那個窗口期。
每一年,他都有差距。
門口聽講的樂北夫就聽得很仔細。
他記得,自己前年點麥子是十月二十二,去年感覺時間不準,故意提前了幾天十月十六就點了,哪知道最後收成還是不太好,晚了。
以前無所謂,麥子那麼難吃,種出來自己也不吃,都是喂雞用了。
但是今年開始可不行,樂北夫已經搞清楚了麵粉的做法,那麵粉做出來的無論是炊餅蒸餅還是烤餅還是麵條餃子饅頭,哪個不比小米粥好吃?
從今年開始,自家田都要種麥子了。
雖然麥子產量吊打小米,意味著翻年後自家的糧食產量至少翻三倍以上。
但這可不意味著就可以隨便種種少收成點。
畢竟如果多種出一倍麥子,多出來的一倍麥子,就能變成雞!
這樣孩子就能吃到雞蛋了,老娘也能喝上雞湯了。
哪有人嫌棄自己賺的太多生活太好的啊?當然要認真的聽著。
樂北夫很清楚,如果陰陽合曆互相配合,真的能把日子定死的話,以後自己點麥子的時節,可以每年都固定在兩三天以內,保證絕對不會因為早種或者晚種導致減收!
自己累死累活在田裡麵勞作,精耕細作,也就比放養多生產百分之十而已。
現在隻需要聽懂曆法,就能保證增產百分之二十五甚至更多。
聽懂曆法,比大半年的精耕細作都重要,怎麼做樂北夫還不清楚嗎?
台上的老師講著何為陰曆,何為陽曆。
什麼叫做陰陽合曆。
二十四節氣在新的陰陽曆下如何確定的時間。
這些樂北夫一下就聽懂了。
但也有一些短時間內樂北夫似懂非懂的。
比如,什麼太陽在天空一年中到達最北麵的日子是夏至,是理論上最熱的時節,什麼太陽一年中最靠南的日子是冬至。
這兩個日子剛好把一年分成了兩段,再選兩個中間時間分割一下,就成了春分秋分,把半年分成兩個季度。
這四個時間,大概就是陽曆的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
這個地方雖然聽不懂,但樂北夫還能記下來。
但是後麵有講,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並不是剛好是一整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而是三百六十五天多幾個小時,所以每四年有一個閏年,閏年的二月多一天。
這個概念就和陰曆長期使用的閏月概念閏月多一個月混淆了。
樂北夫就沒聽懂。
但樂北夫大概明白了。
日曆上以後就有兩套記日子的方法了,一個是看月亮算的陰曆,一個是看太陽算的陽曆。
而陰曆和陽曆結合起來,就能指導生產指導很多東西了,所以叫做農曆。
最後,老師講到:“其實,陰曆陽曆並不需要大家去算。”
此時,課堂外,一群算日子算的青筋暴起的人愕然抬頭。
老師:“因為皇帝陛下,委托大天文學家落下閎,聯合皇家研究院,早就把前兩千年後兩千年的日子都推算出來了,每一年的二十四節氣都已經算出日子來了。”
老師拿出報紙上印了一整頁的大日曆:“這上麵就是今年的二十四節氣的日子,隻需要買回去貼在牆上,每天看,就知道什麼日子了。”
一群為了增產,頭發都薅禿,化身為數學家的老農們:“靠!你不早說!”
老師攤手:“你們,也沒問啊!”
“喂,我給孩子們講課的,你們白聽不說,還要質疑我是吧?”
有老農準備發飆,旁邊的人把他摁下去:“您繼續繼續!”
然後回頭小聲:“彆特麼造次,除了日曆,還有新農耕論沒有講呢!再說了你隻聽今天?以後又遇到這種時候,怎麼辦?你今天得罪了老師,下次咱們都聽不著課了。”
“就是就是,你還敢跟顏老師造次,老實後麵呆著去。”
當老師能為學生帶去知識時,老師自然而然的受到尊重。
當老師帶不去知識時,才會有疑問聲傳來。
老師繼續講起了科學報第二期的後半部分。
“首先,大家是不是苦惱一個問題,地種過一茬之後,第二年再種,糧食產量遠不如第一年,第三年更差?!”
“這是因為土地肥力不夠了,肥力在第一年就被糧食吸走了。”
“那麼要讓土地產量回升,得怎麼辦?”
有小孩舉手。
顏老師:“阿狗你來說。”
阿狗站直了:“等土地變肥,或者幫土地變肥。”
顏老師滿意:“不錯不錯。”
“土壤的肥力在一些時間後會恢複,這個時間可長可短,主要看種植的植物到底吸走了什麼肥力,又吸走了多少肥力。”
“除了等待土地肥力自然恢複之外,還可以幫土地變肥。”
顏老師看著手中的報紙:“陛下派遣中郎趙過,研究土地肥力問題,還有提高效率的耕種方法,又派遣治粟都尉卜式大人與其一起研究。”
“又經過皇家研究院副院長霍海霍副院長的一些提醒指點,加上多次試驗,最終得出了結論。”
“人、獸、鳥等生物都要進食,進食依靠的就是食物中的能量,讓自己生存生長。”
“而人、獸、鳥,都沒法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能量,所以……”
阿狗搶答:“屎尿裡麵有營養!我就知道我家狗不笨!”
顏老師:“咳咳,大概可以這麼說,所以,屎尿其實是可以作為肥料幫助土地提升肥力的。”
“還有,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細小生物,菌類,也會吃食物,它們一樣沒法完全消化食物,所以,除了排泄物之外,還有發酵渥肥的方法。”
“當然了,發酵渥肥的方法好像並不適合咱們,論文中說這種方法可以讓住在城裡沒多少地的人能搞到肥料種植,也能在長期航船等時候使用。”
“今天主要講糞肥的製作。”
“我們以前講過,人是會生病的,生病時,就會變成病原體攜帶者,容易傳染彆人。”
“植物一樣會生病,很多病一樣有傳染性,而人吃了那麼多食物,保不齊排泄物中就有汙染病原體,所以要想個辦法殺死病原體,才能使用。”
“同時,研究發現,直接使用排泄物,很容易燒壞植物的根係,所以,在進行渥肥後的排泄物才能成為真正的糞肥。”
“渥肥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蒸煮……”
課堂外旁聽的所有老農集體戰術後仰。
這還是不必了吧?
這不把人熏死?
顏老師繼續:“還有發酵池的方法。”
一群人瞪大了眼睛,來了來了,真正的辦法來了。
繡衣使者王賀擺了擺頭。
以前他老聽很多貴族還有讀書人說,普通人是愚笨的,不願意讀書。
這些人哪像是愚笨不想讀書的模樣?這些人學的比誰都快比誰都積極。
隻要讀書有用,大家能不學嗎?
但,以前讀的書沒用。
或者說,以前隻有貴族讀書有用,貴族讀書才能門蔭入仕。
就算有了舉孝廉的辦法,那也還是貴族和已經做官的人的後代才有用。
普通人讀書,那不浪費錢麼?
但是現在,長安縣改變了這一點。
這些人可太好學了。
王賀出了小學,開始記錄:“長安大街小學,旁聽者農、商、貴族家奴眾,逾七百之數,倍於學童。”
這個小學有一個校長十個老師,有十個班級。
每個班級三十個小孩子。
但是今天來旁聽的大人,比孩子還多。
這些人一個比一個聽得認真,生怕聽錯了會導致自己種不出糧食。
如果來年,彆人家真的糧食產量都翻了六倍,自家隻翻了四倍,那不就等於隻種出了三分之二嘛!
這可虧大了!
王賀出了小學,立刻就趕赴碼頭,要從碼頭繞過長安縣,去萬年縣地界。
作為繡衣使者,除了幫皇帝打探消息之外,王賀還有查案的職責。
在宣平侯張歐投毒案傳遍長安後,王賀就接到了劉徹的指示,要去查案。
今天王賀要去見霍海。
不過,霍海長期都宅在家裡,今天卻不在,今天是科學報第二期發布的日子,霍海要去找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