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1 / 2)

大漢有活爹 長夜天高 12467 字 1個月前

以前的長安,人口很多,很繁華,很先進。

現在的長安,人口已經不是多字可以形容的了。也不是繁華,先進這麼簡單的字眼能夠形容的了。

整個長安在冬天本來就沒什麼事情做,天空中除了趙氏熏肉分布在長安城的各個熏肉坊冒的白黃煙之外,就是蒸汽機的黑白煙。

一處高樓上,劉據背負著雙手,漠然之間,顯得居然有幾分深沉:“看看長安城什麼最高?”

蔣不疑吃了一口蔥油肉餅,一遍咀嚼,一邊:“水塔。”

劉據:“知道以前什麼最高嗎?”

蔣不疑:“箭塔?”

劉據:“都錯了也都對,過去現在,長安最高的一直都是觀星台,隻是現在技術進步了,觀星台更高了。”

“人對於科學的渴望,對於未知的探索的欲望是沒法停息的。”

“除此之外,以前是箭塔最高,而現在是水塔。”

“箭塔最高,是因為長安城密布宮殿,箭塔可以監視每一條街道,監視每一個走過的人。”

“而現在水塔高是因為,水足夠高,才有壓力從水管落到每戶人家裡。”

蔣不疑點了點頭繼續吃蔥油餅:“嗯嗯,然後呢?”

劉據偷偷看了蔥油餅一眼:“然後你還不明白嗎?水塔最高意味著什麼?”

蔣不疑:“意味著什麼?”

劉據:“根據我的觀察,意味著長安城的主要鬥爭從對不安定因素的監視變成了對經濟的提振。”

這一點蔣不疑要否認的:“不對,這個我找專業人士問過了。”

劉據回頭狐疑:“嗯?”

雖然劉據是個小孩,但是長安城有幾個人比劉據還專業啊?

蔣不疑:“其實水塔高不隻是為了給水加壓,水塔修的高,還可以當防火瞭望塔用。以前的箭塔也是瞭望塔,並不是真的要從上麵射箭下來。而現在的水塔也是做瞭望用的。隻是觀察的對象是從可能反叛的人變成了火。”

“隻是,無論是火,還是以前的可能反叛的人,都是一樣的,都是不安定因素。”

“專業人士說過,經濟發展的第一條也是社會的穩定。”

劉據思索了一下覺得有道理:“這個專業人士有點厲害,這麼說來,世界從來都沒變過。”

蔣不疑:“這麼說的話,其實還是變了。比如以前可能造反的人,現在一丁點成功地可能性都沒有了,所以箭塔才沒有加高的需求。而以前長安雖然全是木和泥房子,但其實不容易因為失火造成大損失。而現在雖然是水泥房子,但其實失火的可能性變大了。”

“應該是因為以前的百姓用不起柴火,而現在每家每戶都有灶頭吧。”

劉據點頭:“以前老師老教我三人行必有我師,我都不屑一顧,現在看來還真有點道理。比如水塔有防火瞭望的功能,我就不知道。”

蔣不疑這時候才看著自己吃了四分之三的肉餅:“你要不要吃?”

劉據煩躁的擺了擺手。

蔣不疑:“還是第一次看小孩子不喜歡吃東西的。”

劉據:“不,不能這麼說,不是不喜歡吃,是不愛吃。”

蔣不疑攤手:“有區彆?”

劉據:“喜歡吃是喜歡吃,但是不愛吃剩的。”

“逆徒,你居然在剛開始吃第一口前不想到尊師重道,等吃剩的吃不下了,才喊為師!”

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是吃不下了,蔣不疑一口就把剩下四分之一塞進了嘴裡。

開玩笑,哪有什麼天生神力?隻是從小乾事兒多練力氣多,吃的多,所以力氣大罷了。

劉據本來是很想吃那剩下四分之一的,現在四分之一都沒得吃了。

回過頭望向長安城,雖然人間煙火如此誇張,千根煙柱在長安城上空直通天際,但劉據心中一片悲涼。

靠這個徒弟恐怕是養不了老的。

蔣不疑哈哈大笑:“看吧,我怎麼能是吃剩下才給你的呢。”

說著蔣不疑從懷裡掏出了另一個蔥油肉餅:“其實你的那個在這兒。”

“剛剛我看你有感而發,還以為你要賦詩一首,就沒有把蔥油餅給你。”

“倘若你未來出名了,而史官記載你當初手握一個蔥油餅寫詩,實為不雅。”

劉據心滿意足的拿過了肉餅,狠狠地咬了一口:“不雅?雅都是人想象出來了。長安城最有文化那兩個人,都什麼樣知道嗎?一個老不羞,一個小不羞。”

“長安城最出名那兩個老師,一個滿嘴仁德,然後天天拿著一本策畫個圈圈詛咒彆人。另一個天天挎著劍,誰敢說他不是,就得挨砍。”

蔣不疑:“這很有道理啊,知識就是力量嘛。”

說著,蔣不疑拍腦袋:“你是不是好久沒吃飯了,怎麼很餓的樣子?”

劉據也不想啊,劉據喜歡吃新穎的東西,而皇家禦廚又不是天天出去,長安城的流行風尚一天一變,很多剛搞出來的美食禦廚聽都沒聽說過,更彆說做出來了。

以前劉據經常花錢買。

最近劉據窮的,直接沒錢買了。

劉據:“是窮,最近都沒錢買糖葫蘆了。”

蔣不疑叉腰大笑:“哈哈哈,你算是趕上了,過幾天我帶你去吃席!”

劉據拍大腿:“太好了!”

這樣一來,最近就能吃兩次席了!

這樣一來,就算一段時間買不起吃的,也沒事兒了。

“哪一天?”

蔣不疑:“黃道吉日,初九。”

劉據:“……”

蔣不疑看劉據臉色不對,疑惑:“?”

劉據:“我還以為我能吃兩頓席呢。”

蔣不疑:“我建議你跟我去吃席,因為全天下應該沒有人比我去這一家吃的席更好了。”

劉據鄙夷之。

沒見過世麵。

蔣不疑:“而且,跟我吃席,你可以去內院吃。”

內院?劉據下意識就要說:跟著我去你可以進廳裡吃。

話說到嘴邊,劉據突然意識到。

吃的是同一個席?

初九這天,除了姐夫之外,還有誰辦酒還分內外院啊?

蔣不疑嘿嘿一笑:“被震住了是不是,沒想到我在長安城也是關係戶吧?哈哈哈哈!”

劉據:“厲害厲害,地址在哪兒?”

蔣不疑拍胸脯:“當然是霍府。”

劉據:“好,我去,到時候我混到內院門口,你去內院門口帶我去。”

蔣不疑:“啊?我跟你說武侯的婚禮很好玩兒的,很多以前的人沒有的項目,各種好玩兒的活動,還有接親活動什麼的。”

“你可以早上就跟我去,還有紅包可以收呢!”

劉據內心吐槽,你這個逆徒,你是男方接親隊的好嗎?我是女方攔路隊帶頭大哥知道嗎!

男方接親隊收的紅包哪有我收得多?

“不了不了,我那個婚禮要是禮都送了不吃點,豈不是虧大了?我先去摟一頓,然後再去霍府,然後你帶我去摟一頓。”

蔣不疑:“你能進得去霍府嗎?”

劉據:“你看我才十歲,我隨便跟著誰也就混進外院了,隻有進內院才有人核對身份吧,到時候才需要你來帶。”

劉據又想了一下,開口:“要不然你也先跟我去摟一頓,然後再過去。”

蔣不疑:“不了不了,我去不了,我在霍武侯的接親隊裡麵有活兒呢。”

劉據三兩下就給試出來了。

還真是男方接親隊的。

講完了今天的課,劉據才問石德:“查查蔣不疑,他是霍府的人?”

石德疑惑:“啊?太子您不知道?”

劉據擺手:“我為什麼要知道?”

石德:“太子,您在博望苑的人工渠遇到他,除了三府核心子弟和我們太子府的人,誰能去哪個地方啊?”

劉據這才反應過來。

“哎?我真傻,我怎麼沒想到這一茬。”

“所以你們都認識他?”

石德:“蔣不疑,武侯的車夫嘛,接班項緒,很出名的!”

劉據拍大腿:“哎呀,原來是對手。”

在得知婚禮的規則之後,劉據早就入戲了,婚禮還沒開始,已經防禦上了。

“有什麼辦法坑他點不?”

石德:“攔路錢。”

劉據:“就這?”

石德:“每道門都攔。”

劉據:“妥了,就這麼決定了。”

“不對……”

劉據突然想起,還答應了和蔣不疑去內院摟大席呢,要是被認出來,不就沒意思了?

劉據回憶起來,確認蔣不疑不知道自己是太子,因為他不夠恭敬,所以自己才沒收這個徒弟的,現在如果說破了就不好玩兒。

“有沒有什麼辦法,讓他們被要了紅包,但不知道我是誰?”

石德:“要不您也戴個紅蓋頭?”

劉據翻白眼。

石德繼續出主意:“戴個麵具?”

劉據:“穩了~!”

……

霍海的婚禮,並沒有按照大漢的規矩來,如果按照這個規矩來那不白玩兒了?

結婚結婚,黃昏的昏,雖然舉葫蘆共飲什麼的還是有意思的,但是這些都是自己關起門來的項目。

霍海把前世那一套給帶了出來。

這一套舉措,一方麵是為了把有些習慣給帶過來,而另一方麵,是為了提升女子的地位。

還有為了賣房子。

這個邏輯很容易想得通。

一般來說,女子出嫁後,她就不屬於這個家庭了,那麼她的房間,自然就留作它用了。

可如果這個房間舉辦過一些儀式性的事情,這個房間自然就有了紀念意義,那麼就很有可能保存下來了。

比如本來一個家庭隻需要是三個房間的,最小的孩子跟著父母住,等女兒出嫁了,最小的孩子就去了這個房間住了。

但倘若一個家庭,要給嫁出去的女兒留一個房間,那麼,這個家庭就需要四個房間了。

他們這是一種變相的提升房價的手段。

同時也是提升人口素質,降低人口膨脹速率的舉措。

道理很簡單,你都都在這個人身上投入了五萬大錢了,那多投入一萬讓她讀書,是否就很容易做出決定了?

倘若一個家庭在一個人身上一毛不拔,那誰還能指望這個家庭在她身上投入金錢讓她讀書認字?

長安城現在的人都富裕起來了,但他們很多人不知道錢花在什麼地方。

這個問題答案的第一序列是投資,第二序列自然是花在家人身上。

那為什麼是用婚禮的儀式來完成這個呢?

答案早在霍海最早提出掃盲的時候就已經答過了。

掃盲最管用的方法,不是告訴彆人讀書有多有用,而是讓所有人都覺得不讀書很丟人。

簡單來說就是,麵子比功能性更重要。

絕大部分人根本沒有一種正常的思維,他們是不會因為讀書認字的作用去讀書的,哪怕是掃盲成功地時代,都有大量的人根本不是因為讀書有用才讀書的,而是因為文盲可恥才讀書的。

同樣的道理,要讓每個家庭在女孩身上花錢,也不是要讓他們意識到女孩的作用,而是要讓他們避免丟人。

如果這一套習慣延續下去,以後但凡嫁女,一定會有人來到人家裡看,那布置閨房就是必然的。

布置閨房的成本一定要花,那麼父母就不會是要用的時候臨時做,而是提前就把這閨房給留出來了給女兒了。

這個邏輯就好像反正到了這一天就要用車,不用很丟人,那用車這麼方便,我乾嘛不早點買?

同樣的道理,一人一個房間很方便,被人知道家裡不是一人一個房間很丟人,那我乾嘛不早點買?非要一家人擠了一輩子,彆人來看的前一天才搞個房間出來?

霍海對於虛空的提高誰誰誰的地位沒有絲毫想法,也沒有強行去做這種事情的理由。

但是為了提升人口素質,用一些小手段,是可以的。

這件事情還是因為衛長公主的提醒霍海才想起來的。

因為當初賜婚之後按道理霍海和衛長公主應該馬上完婚才對,不過當時衛長公主想起了科學報上刊載的事兒,說晚育能提升孕婦的存活率,加上科學報開始對大漢人均壽命提高估計,所以大家認為現在的人更適合晚婚而不是以前那樣十二歲結婚了。

於是衛長公主和霍海商量要在新的一年再結婚,到時候自己和霍海就都二十歲了,這樣就是為天下人作表率。

霍海突然間想起,所謂潮流,就是上行下效。

那麼,自己就應該把現代婚禮那一套給搬過來。

這一套搬過來之後,能起到太多的表率作用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刺激二手房銷售的加多,這樣一來才能帶起房地產市場,以強勁的動力,帶動大漢的高速發展。

房地產行業至少要膨脹個小二十年。

二十年後,也許大漢的手就已經探到五大洲了,到時候再用這個地方回來的利益,輕鬆就能彌平房地產行業帶來的副作用。

而這一點,在霍海把事情上報給劉徹的第一時間,就被劉徹看了出來:“賣房子的舉措?”

霍海嘿嘿笑。

“怎麼能是因為賣房子呢?是提高人口素質。”

劉徹不信:“八成是為了賣房子,兩成是為了彆的,其中有一成是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就不錯了。”

霍海這才嚴肅起來:“陛下,時代變了,以前,人口就是財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