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即數十騎敢來阻道,其後安能有騎兵?”
黃忠見之,自是不以為意,拍馬便朝著太史慈迎去。
太史慈見之,亦是喝令麾下兵馬不得動作,殺之上前!
兩人當即便戰在一處,一時捉對廝殺來回不止。
隻見兩馬來回交錯,場上金鳴之聲不絕於耳,轉眼數十合便過去。
劉磐見得太史慈與黃忠交戰不落下風,一時歎道:
“劉玄德麾下猛將何其多,關張未見,太史慈亦虎將也!”
他知道劉備麾下能戰的猛將除了太史慈還有不少。
可他麾下除了黃忠之外,卻再無人可敵太史慈。
當下他生怕黃忠有失,急忙鳴金收兵,示意黃忠返回。
黃忠聞之,撥馬便走,並不戀戰,太史慈見之,大罵不止。
黃忠聽得大罵,回到陣中問起緣故,便對劉磐道:
“此人雖然勇猛,吾卻不懼,待某以拖刀計斬之!”
拖刀計乃是武將對敵常用戰術,亦為先詐敗後殺敵。
劉磐見狀,隻得應諾,又叫黃忠再度出戰太史慈。
兩人有戰一陣,匆匆百十回合而過,黃忠撥馬便走,意欲拖刀,可太史慈卻不中計,便即張弓搭箭。
咻的一聲風聲響起,黃忠暗道不好,急忙將身子一斜,躲過了致命一箭。
太史慈見其躲過一箭,自是大驚,急忙再度射擊。
卻見黃忠回過身來,猛地也是一箭射出,他忙躲避開來。
兩人各射一箭,均是未曾中的,當即撥馬再殺。
而太史慈除了箭術之外,還有一招投戟偷襲之法。
因他背上常負雙戟,臨戰之中,若戰不勝,便以戟投之。
當年孫策和他單挑,都險些死於他的投戟之法。
此時見黃忠難勝,他便心生一計,撥馬迎向之時,悄悄把住手戟。
待得兩馬相近,他就要躬身投戟,忽聽一聲馬鳴,卻見黃忠馬失前蹄,撲通一聲滾落下馬。
見得此狀,劉磐大驚,急忙領軍上前想護衛。
太史慈見得此狀,卻神色複雜的看著黃忠道:
“吾不欺汝馬劣,待來日換馬再行戰過!”
說完此言,他看劉磐兵馬已近,當即撥馬而去。
看著太史慈遠去的背影,黃忠自是一臉敬佩。
待得劉磐近前問話,他便對劉磐陣陣感慨道:
“久聞這太史子義乃是當世豪傑,如今可見矣!”
劉磐看他無事,自是心中奇怪,急忙問道:
“方才爾等近在咫尺,此人為何不下殺手?”
“因此人見我馬劣,故不願趁人之危,實為義士也!”
黃忠說著,便將方才之事給劉磐說了一遍。
可劉磐聽著,卻是皺眉不已,心想戰場之上誰和你講義氣?
現在黃忠這般模樣,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他自不像韓玄那般猜忌,當即勸解道:
“話雖如此,來日若是漢升遇之,不可手下留情!”
“兵者詭道,非是隻講義氣便可得生!”
勸解一番之後,他又將座下良馬換給黃忠,當即令人在城外下寨。
這邊太史慈回到了城內,心知雖然得勝,卻沒殺得黃忠,必被懲戒。
不等秦瑱下令,他便先來到了秦瑱書房請罪。
可秦瑱聽其得勝之後,卻是絲毫不怪道:
“今日本可得勝,隻是將軍義氣,不忍殺之而已。”
“此次能得勝,來日亦可得勝,且計此過,來日將功折罪!”
太史慈見此,心中感動,拜謝過後便退去。
如此到了第二天,劉磐又帶著兵馬前來城外挑戰。
太史慈心謝秦瑱之恩,急忙請戰,秦瑱應之。
太史慈便領軍行出城外,又與黃忠大戰一場。
因是二人第二次大戰,剛一開戰便極為焦灼,均欲取勝。
一時來回五十餘合,黃忠詐敗而退,意欲拖刀。
太史慈隻以黃忠年邁,輕騎而追,不料黃忠猛然一頓回身便擊,一刀斬掉了太史慈座下馬頭。
太史慈一如昨日黃忠一般滾落馬下,卻見黃忠舉刀道:
“昨日將軍恕我,今我亦不忍殺之,將軍速去!”
太史慈聽得此言,便朝著黃忠拱了拱手,轉身便走。
劉磐在遠處見此,自是大怒,急忙揮軍掩殺上前。
可他還沒趕到,太史慈已被接應入城,他一靠近,城上便是箭如雨下。
幾番來回,讓他惱怒不已,喚來黃忠大聲喝罵道:
“方才可斬敵將,將軍為何不斬,又放其人遁走?”
黃忠麵對他的怒喝,隻得低下頭羞愧不已道:
“乃因昨日他未趁人之危,我實不忍暗害之!”
劉磐聽著,暴怒不已,可就在這時,忽見一人來報,言說大營被襲。
原來在太史慈上次出兵之時,秦瑱便讓李異換上荊州軍軍服埋伏在外。
待得剛才劉磐出戰之際,其兵馬趁勢偷襲了劉磐後營輜重,一把大火將劉磐糧草輜重燒了大半。
劉磐本就已是強弩之末,眼下糧草被燒,自然無力再戰。
其人瞪了黃忠一眼,便直接下令兵馬撤退。
又因武陵難取,隻得令人忙去報與劉表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