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薇語氣仿佛看透紅塵:“我身子如何,不重要。有皇上的愛,有孩子們的關懷,國泰民安,衣食無憂,本宮這一生也算沒有遺憾。生死有命,不必太看重。”
采蓮哽咽道:“主子,您對所有人都好,唯獨對自己不好...”
沈薇笑了笑:“好了,你先下去歇著。”
采蓮離去。
沈薇回到寢殿內,動作很輕地靠著李元景。李元景閉睛假寐,他聽見沈薇在自言自語:“要是能去江南就好了。”
嗓音悵然,無奈。
她依戀地握住李元景的手,進入夢鄉。
李元景睡不著,心緒難寧。沈薇為了他,為了孩子,一生被困後宮裡。沈薇內心盼望著遙遠的江南,但她知道這隻是個夢,隻能將隱秘的渴望壓在心裡,不讓任何人知曉。
懷裡的人已經睡去,李元景在黑夜中睜開眼。他骨節分明的手指,緩緩撫摸上沈薇的頭發。
他想到驛站裡的白發老頭和老嫗。沈薇若是繼續操勞宮務,怕是等不到白發戴花的時候了。
“薇薇...”李元景喃喃。
和沈薇同床共枕多年,在他的預想裡,他晚年會將皇位禪讓給兒子,攜著沈薇離開皇宮,安度晚年。
可李元景從未想過,沈薇有可能在人生半途中,離他而去。
李元景輾轉難眠。
他沒看到的角落,“睡著”的沈薇唇角悄然勾起。
沈薇想要早點退休,過上舒服自在的好日子,前提是李元景主動讓位。
沈薇製定了兩手計劃。
一方麵,她以身做餌,裝作操勞過度壽命不長,時不時刺激下李元景。若是能喚起李元景的決心,讓李元景主動退位,那是最好的結果。
若是李元景毫不動搖,那沈薇隻能兵行險招,走下策了...
——
——
轉眼立夏。
樂遊年滿十五,身為慶國皇帝最鐘愛的閨女,樂遊的笄禮辦得十分隆重。
李元景百般不舍。
閨女離宮,獨立門戶。李元景將一處靠近皇城的豪宅賜給樂遊,又親自撥了一批宮人和侍衛前去伺候。生怕樂遊錢財不夠用,又開設私庫,給樂遊送去不少金銀財寶。
女兒離宮,兒子忙於前程,太後遠在江南,李元景忽然覺得整個後宮空落落的。還好,他的薇薇長長久久地留在他身邊。
天黑,李元景照常走進永寧宮。
沈薇還沒睡,正在和宮女清點要送去公主府的器具。
沈薇吩咐道:“這些金絲楠木都送到公主府去。將來樂遊自有用處。”
宮人們按照沈薇的吩咐,去庫房裡清點物品。李元景掀開簾子進屋,沈薇還在翻看庫房物品的賬冊。
李元景湊過去一瞧:“檀木做壽材?樂遊還未定婚事,壽材做的太早了。”
公主出嫁時往往十裡紅妝,以紅床開路,棺材壓陣。樂遊還未婚配,現在做紅床和棺材不是時機。
沈薇喝口茶,笑著說:“不是給樂遊做的。妾身讓內務府按照我的身量尺寸,定製一副壽材。”
李元景蹙眉。
沈薇居然要給自己做棺材!
李元景臉色微寒,扣住沈薇的手:“薇薇,你隻是身子虛弱,精心調養便能好。彆總想著生死。”
埋藏在李元景心裡的擔憂,一日日野草般生長。
沈薇笑了笑,一臉平靜:“妾身隻是防患於未然。皇上放心,妾身會長命百歲。”
李元景心臟悶痛。
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今晚李元景做了一個可怕的噩夢。
在夢裡,整個皇宮空蕩蕩,不見任何人影。李元景身穿龍袍,焦急地行走在長長的宮道上,下一刻他來到永寧宮的門口。
隻見永寧宮掛滿白幡,赫然成了靈堂,樂遊和幾個孩子頭戴白色孝帶,跪在棺材前泣不成聲。
靈堂牌匾上,寫著沈薇的名字。檀木棺材裡,穿皇後吉服的沈薇失去呼吸,麵容安詳。
“薇薇!”
李元景從噩夢中驚醒,渾身冷汗。他下意識去觸碰身邊的沈薇,枕邊空空如也,原本睡在他身邊的沈薇不知所蹤。
李元景驚愕不已。
“來人!”
李元景連鞋襪也顧不得穿,掀開床幔走出去。門口的沈薇聽見動靜,疑惑地走進來:“皇上?”
沈薇手裡還捧著沒喝完的茶水。
宮燈光芒微弱,沈薇長發散在肩頭,身上籠罩著一層淺黃色的光暈。眉眼依舊清麗,宛如古老的畫卷。
李元景大步上前,將沈薇攬在懷裡。
茶杯掉落在地。
淡淡茶香彌散,在這個尋常的深夜裡,李元景做出了一個決定,他想要陪沈薇老去。
而沈薇也發現了一件事——李元景對她的感情,比她預想的要深。
...
...
接下來的兩年裡,李元景做了很多事。
他開始
梳理內政,將朝中官員大大小小捋了一遍,抬了不少新臣。並任命沈修明為尚書令,協助輔佐太子。
在與越國、東臨和南楚的外交上,他在邊境設下精兵猛將,部署兵防。並派遣沈滅越將常年擾邊的沙漠蠻族部落誅滅。
後宮裡的大小事務,交給張妙玉和內務府總管,沈薇安心“調養身子”。
得到李元景多年精心的教導,李承泰十六歲時,少年帝王的輪廓已經初步成型。夜深,李元景將他叫到長安宮。
長安宮燈火通明,黑色籠罩古老的殿宇。慶國曆代的皇帝,都曾在這裡處理政務。
李承泰身穿太子常服,他的個子已經長得很高,眉眼輪廓俊美深邃。和李元景對視時,不見半分怯弱。
李承泰道:“父皇,您深夜召孩兒,是為了明年春闈麼?”
李元景搖頭,一副考察的語氣:“講講為君之道。”
李承泰回答:“為君之道,先存百姓。安天下需先正其身,身不正,上治而下亂。”
李元景滿意點頭。
這兩年,李元景開始讓太子攝政監國。李承泰不負所望,他是天生的帝王。
琉璃宮燈照亮長安宮內殿,案桌還堆積著奏折。李元景隨手拿起一張奏折,告訴李承泰:“多年前,朕還是燕王。若不是兄長疾病纏身,三弟野心勃勃,朕也不會坐上這位置。”
李元景是個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