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存在於我們這顆星球的時間,是人類的500倍。
但直到三百年前,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才使用他製造的顯微鏡發現了它們。
隨著對細菌的研究,我們一度認為它們是萬惡之源,我們要消滅它們。
1928年抗生素被發現,我們一度以為我們已經贏了。但很快發現,細菌產生了耐藥性。隨後越來越多的抗生素被發現,並得到應用。而細菌的耐藥性,也在不斷迭代。
到了現在,我們又意識到,幸虧細菌足夠強大,沒有被我們消滅。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原來我們與細菌不是敵對關係,而是共生關係。
我們身上從體表到體內,細菌無處不在。自然界中,細菌無處不在。離開細菌,我們將無法生存。但我們對細菌來說,是可有可無的。”
眼看學生們的興致被調動起來,曲卓笑嗬嗬的問:“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我們離不開細菌,我們與它們到底是如何共生的?”
“……”幾乎所有學生都在點頭。
“太複雜了,展開講的話,這節課就不用說彆的了。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課餘時間向生物和微生物學老師請教。”
“欸~~~~”教室內響起一片失望聲。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曲卓臉上笑容更大:“大家覺得,細菌可以影響人類的行為或是判斷嗎?”
教室裡短暫的安靜後,有人說:“細菌沒有大腦,他們沒有思想。”
“確實。”曲卓點頭,隨後語氣一轉:“但每個生命體都有本能。而本能外放,是一種意誌的表現。
我重新問一下剛才的問題,細菌的意誌,能夠影響人類的思維和行為嗎?”
“……”
教室內再次陷入沉寂,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等著答案時,坐在最後麵的幾個耳神好的男生,轉頭朝教室門看去。
“無視他們。”曲卓開口,拉回了幾個分神男生的注意力。
學生們稍作反應,意識到“他們”指的是誰,全都變得拘謹起來。
“這節課的氣氛比較輕鬆,大家不要繃著。”曲卓輕聲提醒……
內陸長大的孩子,隻要上過學,甭管學習成績如何,都很會“演戲”。
育紅班、小學、中學……一次又一次的視察和檢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排練和演出。
演出的經驗豐富了,興高采烈活潑陽光,專注嚴肅感動振奮,隻要老師有要求,隻要來走過場的想看,就一定能表演出來。
隨著曲卓的話音落下,學生們努力放鬆緊繃的表情和神經,坐姿也不那麼拘謹。
經過短暫的調整,當教室門被人輕輕拉開時,外麵的人看到了一副台上輕鬆台下專注,極為融洽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