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連忙道:“位於我軍正前七十裡,有少量韃靼騎兵在巡視。”
韃靼每到一地駐紮,必先派出少量輕騎巡視周邊情況,乃為慣例。
也就是說,韃靼主力,很有可能就在這一帶。
“有多少人?”嬴淵詢問。
李川道:“隻見一支百戶旗。”
古代行軍作戰,每支隊伍,都有符合編製的旗幟。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將士們在亂戰中,可以跟隨旗幟行動,不至於被亂軍衝散。
而大纛與旗幟之間的區彆,在於大纛是整支軍隊的核心,也就是帥旗。
旗幟又稱將旗,百戶可立旗。
嬴淵守鎮遠關時,由於此關乃是邊關,負責鎮守一地,所以有‘大纛’,但大纛上不能寫‘嬴’字,隻能寫‘周’字。
而如今嬴淵已為千戶,又為先鋒,可立大纛。
但‘嬴’字大纛尚未做出,隻能先用‘周’字。
若皇帝在此,那麼他亦不能用‘嬴’字為纛。
因為到了那時,龍纛就是全軍的核心。
換而言之,大纛能在亂戰時調動全軍,而旗幟隻能調動小股軍隊。
將領練兵,首先要讓他們熟悉的,就是各種軍旗、令旗。
嬴淵盯著輿圖思慮半晌,最終做出決定。
隻見他豁然起身。
李川連忙矗立身軀。
嬴淵緩緩開口道:“令。”
“陳大牛領五百騎截斷敵軍後路,途中若遇韃靼主力,及時來報。”
“令馮勝領兵五百,自左翼向敵軍發起衝鋒。”
“你,領兵五百,
自右翼伺機騷擾敵軍。”
“其餘人馬,隨我正麵殺敵。”
聞言,李川驚愕道:“我?嬴將軍,卑職不過斥候出身...”
話還沒說完,就見嬴淵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機會給你,要把握住,此戰,於你而言,可翻身。”
聞言,李川鄭重點頭,又問,“傾巢出動,是不是有些冒險?若是敵軍故布疑陣...”
嬴淵道:“陛下以我等為先鋒,而我軍隻有兩千餘兵,若與韃靼主力一戰,隻能是以卵擊石。”
“眼下這百名韃靼將士,是我軍唯一能立功的機會。”
“說我急功近利也罷,說我不顧將士死活也好,總之,這一仗,我必須要打!”
嬴淵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出人頭地,逆天改命。
為此,他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機會。
再則,他已做好萬全之策。
有陳大牛那五百人在,一旦有任何突發情況,都可及時止損。
他相信陳大牛的能力,所以,他將最為艱巨的任務,交給了陳大牛。
“兩千對陣百人,優勢在我!”
“半個時辰之內,必須要將這百人全殲!”
斬首百級,是不可多得的功勞。
兵者,隻有曆經戰爭,方可出人頭地。
......
當日,嬴淵親自率軍全殲敵百騎,俘獲戰馬四十匹,兵刃上百,箭矢千支。
晚些時候,嬴淵為暫避韃靼主力報複,率軍北上渡過都思兔河,準備與即將到來的大軍形成犄角之勢,夾擊韃靼主力。
同時,又派遣斥候向皇帝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