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競品,做質檢,去對比...
看看自己在檢測出來的那些“數值”的含義,有哪些不足,如何提升...
除了材料這塊兒,還有款型...
母嬰的款式,除了“顏值”之外,主要就是實用性了,需要將產品設計和實用性相結合...
目前公司這邊的設計“元素”主要獲取來源就是,首先是通過行業爆款,頭部品牌類似產品的消費者評價,然後找出這些產品好的“設計點”,先做一下統計。
再找一些測評網紅賬戶,看看主要測評的是哪些“點”。
最後就是“實際測試”,公司這邊大多數都是一些年輕人,有些人的孩子本來就不大...可以直接讓他們拿回去給孩子們使用,然後反饋一下“優缺點”,這些都是有償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產品儘量的好...
確定消費者主要關注的產品“優缺點”之後,才是下一輪,產品的正式設計。
再到和工廠溝通,生產樣品,實際測試...
不過這段時間加班加點,再加上“不計成本”的測試,6月初的時候應該就能以後部分母嬰產品可以正式上線了,能趕在618之前差不多...
最後就是“食品這塊兒了”,李平的那個“健康食品”的品牌,已經是在平台流程了,5月底就會全渠道正式上線,不會錯過這次的618大促..
言而總之就是,公司這邊事情雖然有很多,但讓吳舟這個老板親自動手的事卻是沒了。
“你不忙了?”李思思這邊看到吳舟“悠哉悠哉”地在公司裡轉悠,最後就給吳舟發了這麼一條消息。
然後吳舟就回去了辦公室。
不久之後,李思思敲了敲門,也進去了辦公室。
吳舟“照舊的”湊了過去。
“有正事兒呢!公司這邊還需要再招人...”
“不是才招人了嗎?”年後的時候,吳舟可是突擊招了不少人,怎麼人又不夠了。當然了吳舟也不是懷疑李思思這個決定,隻是純粹的好奇...
李思思倒是不會想太多,而且這些本來她也是要和吳舟說的...
“運營部暫時不需要了,主要是新部門!”
“公司現在主要的盈利就是公司自營品牌,消費者口碑非常重要!”
“最近排抽樣去質檢了,再過三四天,結果應該就能出來....但這個事提醒了我,如果不是消費者反饋了差評,如果員工沒有看到..”
“被動地等到消費者發現有問題的時候再質檢,耽誤時間太長,而且對品牌的傷害也很大,所以我認為,應該“常態化”質檢,確保品質,公司這邊專門成立一個質檢部門....”
質檢部門,代運營的那些品牌可以不管,最多也就是提提意見,畢竟品牌是品牌方的。
但自家品牌,是需要做口碑的,所以品質必須得把控住了,不能隻看廠家那邊的質檢,因為質檢是“廠家送檢”的方式,廠家可以送好的東西,得到好的質檢結果,然後做出來的東西卻是“次一級”,這樣工廠是賺到了超額收益,但最後真出問題了,坑的卻是他們公司。
消費者可不會去怪廠家。
所以,公司這邊必須得有自己的“質檢部門”,隨時抽查...
質檢部門之外,就是設計部門的員工了...
吳舟點頭,表示認可...
這個部門,有個2個員工就夠了,主要還是設備費錢...
李思思順便說了第二件事兒。
\"李佳他們設計的產品,顏值確實不錯的,但我們做的是日用品,是用的,並不是裝飾品,特彆是我們後續開發的母嬰類產品...消費者可能就因為一個小小的不人性化的設計,就會拒絕購買,所以公司這邊還是需要專業的相關的產品設計人才,和李佳他們搭配在一起...”
之前的設計部門就是“草台班子”,主要設計都是以“美觀為主”,而且很多設計部門的員工,就是美工擔任的。
言而總之就是,設計部門的問題是專業度不夠...
需要更專業的產品開發人員相互結合一下...
再到市場部等等...
吳舟順著李思思的思路想了一下,確實如此...
然後“招人吧...”
吳舟也沒什麼好拒絕的。
公司當下的盈利能力,再加個百來人,也是能很輕鬆地養得起的...
“最後,人事部門...”
按照李思思的意思,公司這邊應該搞一個專門的“人事部門”,發布簡曆,招聘,和麵試者溝通,最後麵試...吳舟這個老板沒必要全程“親力親為”。
不過這一次吳舟卻是點頭又搖頭。
\"人事部門是要有的,公司現在也大了,但麵試這個環節,暫時還是以我為主吧,我看人的眼光還是可以的,而且公司目前大多數的環節,我也都了解,對麵試者的能力也就更為了解...”吳舟還是保下了自己的“麵試權”。
不過這個聊完了之後...
李思思沒敢在辦公室裡多待,就出去了,她還有的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