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1 / 2)

打臉奪運女配 半枝篖 4947 字 11個月前

“我記得那是閔江口水庫壩體崩塌導致的。”趙愛國對南市發生的那場洪災記憶猶新,那時候他十八歲,才到部隊一年,他與戰友一起參與過洪災的救援工作,那是他第一次見到那麼多老百姓在災難中丟了性命,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與並肩作戰的戰友生離死彆的痛苦,他的眼眶微紅,強忍住要流出的淚水,緩了緩,又問道,“菁菁,你怎麼知道的?那時候你可還沒出生。”

“我聽我父母給我講的,他們經常說起那場可怕的洪災。”那場洪災帶走了很多人的生命,那裡麵就有她的爺爺奶奶,他們兩位老人都住在南市的老宅,沒有隨她父母到江市居住,所以那場洪災讓年老的他們失去了生命,也是她父母心裡難以忘懷的痛楚。

“是啊,那場洪災太可怕了。”千言萬語彙成一句感慨,趙愛國無奈的道。

“我分析了,那場洪災有大壩修築質量不過關的原因,也有閔江上遊遞次加強的三次大暴雨的原因,三次大暴雨讓閔江口水庫的彙流遞增,它的調蓄能力、壩體質量都有限,所以閔江口水庫的水位不斷攀升導致壩體泄洪量加大,最終壩體被彙流衝毀,洪水淹沒了南市的平原。”蘇蔓菁直接說道,她在空間的書房裡讀過些秋季發洪水的災害案例,又根據她父母向她講的南市的洪災的情況進行了追根溯源,她歸咎出兩個主要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她準備說服趙愛國的理由。

“蘇知青懂得可真多,”蘇蔓菁說的有條有理,讓趙愛國都驚訝了,他知道蘇知青是個有知識、有能力的好青年,但沒想到蘇知青連洪災成因都懂,當時為了安定民心,大壩修築質量不過關的事情被隱瞞下來了,但他參與過救援工作,見過被衝毀的大壩,他多少還是知道一點的,他囑咐道,“這話可不能亂說,你說的大暴雨有具體的證據嗎?”當時事情沒給出具體的說法,但也有學者說是降雨的原因。

“書上記錄了學者對那段時間的降雨量記錄,一九五二年十月二日至四日、十月六日至八日、十月十日至十二日閔江上遊雨量分彆達到九十毫米、一百零六毫米、一百零二毫米,分彆產流十六億立方米、七十億立方米、七十四億立方米,十二日內總共產流一百六十億立方米,是曆史同期均值的三倍,其中十月六日至十月十二日最大六天洪量是九十四億立方米,甚至超過了秋季四十年一遇的九十一億立方米的洪水標準三億立方米,閔江口水庫上遊七天的洪量甚至超過了一九三二年秋季雲市的大洪水水量,這和降雨量息息相關。咱們小嵐灣沒有修建水壩,但是大量的降雨也可能引起四周的河流泛濫成災,引發嚴重的洪澇災害。”蘇蔓菁把書翻到指定頁麵遞給趙愛國,再向他一一解釋道。

趙愛國以前沒讀過書,他隻在部隊上過八年的掃盲班,學術性的知識他不懂,但上麵的數字、結論他還是懂的,而且這兩段都是蘇蔓菁特意標注了的,一段就是蘇蔓菁說的降雨數值測定,另一段就是文章結尾的結論說明,上麵明明白白的寫到降雨引起了南市的洪災。

趙愛國看了作者的名字,是他沒聽說過的,上麵的介紹寫到作者是研究氣象學與地理學的,令他耳熟能詳的學者也就一兩位,有他沒聽過名字的學者很正常,但能在書上登出文章的人,想必都是了不起的人才。

他合上了書,神情嚴肅的問道,“蘇知青,你認為小嵐灣會發生洪災嗎?”支援建設的知青懂知識,還會拿他們的知識解決問題,擁有他們這些隻能依靠常識、經驗的人沒有的能力,知青提的意見,他們都會慎重考慮,而且蘇知青說的有條有理,還有學者著作的輔證,他不能不重視,若是真的會發生洪災,提前預防肯定是好的。

“我覺得會,這雨下了三天了,還有逐漸加大的傾向,我很擔憂出現洪災。而且提前防禦總是好的,洪災的危害性太大了,若是在洪災發生後才想如何解決問題,那就太晚了。沒有發生最好,如果發生了,我們提前防禦肯定會減輕損失。北方旱災問題剛緩解,如是我們再陷入洪災,社會的安定肯定會受到波及。”蘇蔓菁冷靜的分析道。

蘇蔓菁知道就算是提前的防禦也是需要勞師動眾的,很可能讓村民們對趙愛國的決定心生抱怨,但是她還是要勸說趙愛國進行防禦,這是關於小嵐灣村民生命的大事,馬虎不得。

她敢肯定隻要說服趙愛國防禦洪災,憑趙愛國在眾人心中的威望,防禦工作就能順利開展。

但蘇蔓菁如何肯定她能說服趙愛國做出預防洪災的決定呢?憑的就是她對趙愛國的印象,趙愛國是有遠見卓識又喜歡防微杜漸的人。他有顆赤忱的心,任何對組織、對人民有危害的事情,他都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的去鏟除。

“行,我這就召他們開會討論。蘇知青,你能把這本書借給我嗎?”趙愛國猶豫了一瞬間就同意了蘇蔓菁的提議,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說服村裡的其他幾個乾部,這才好做村民的動員工作。

他明白,這隻是一個猜測,若是做的不好,他可能工作都要丟了,而且洪災是否會發生真的很難說,但他不敢賭,一點可能性都不能忽略。那都是鮮活的生命更是組織穩固的基石,他不能賭,他還要去和王書記說一聲,最好能做到全麵的防禦。

蘇知青說的很對,若是真發生了洪災,他們就握住了先機,這能拯救無數的生命,他一定要說服他們一起加入防禦工作中,趙愛國在心裡堅定的想到。

“行的,隊長,你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問我,雖然我懂的也不多,但我會儘力想辦法的。”蘇蔓菁認真的說道。

“沒問題,蘇知青。”趙愛國很感激蘇蔓菁的主動幫忙,蘇知青懂的這麼多,他可以預想到工作開展之後肯定有很多事需要麻煩到蘇知青。

以前聽淑華提過蘇知青對開墾村裡閒置田地的看法,他也正有此意,他打算明年春種時就開始實行,他那時就看出蘇知青是個內心有謀劃的年輕人,現在聽了蘇知青的一番話,他覺得蘇知青不止是個有遠見卓識的年輕人,她還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懂得居安思危,還懂得用知識化解危難,他欽佩這種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