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黑米藜麥(2 / 2)

汴京小麵館 小雀杏 6285 字 1個月前

她訕笑道:“你陪湘姐兒玩會兒,我去蒸些饅頭來吃。”

進了灶房,沈渺便又變得靠譜起來,她從容不迫地削山藥皮、分彆泡上黑米和藜麥,先將黑米放在研磨的缽裡搗碎,與麵粉混在一起揉成麵團,放在一邊醒一刻兩分時的麵。

她乾起這些活兒來手腳特彆快,又將泡出胚芽後的藜麥與山藥一起放入缽中搗碎,再打入一顆雞蛋繼續搗成黏糊狀,若是有芝麻,此時再往裡頭加上些芝麻會更香醇,今兒便隻能將就了。

加上一些糖、一小勺豬油,這餡料便完成了。

麵團此時也醒好了,一個麵團分出九個劑子來,將餡料包進去,隔水上鍋一蒸,蒸的時候便冒出了滿屋的甜香味,於是湘姐兒聞到了味兒,便直接舉著風車蹲坐在鍋邊等著。

她用嘴吹著風車,聞著香味直咽口水。

沈渺都無奈了,這孩子怎麼跟餓了三年似的?

於是懷疑地問了問跟進來幫忙抹灶台、燒火的濟哥兒:“湘姐兒小時候好似也沒這樣饞嘴,你們在大伯家可有挨餓?”

沈濟抹完灶台,又幫沈渺洗陶缽:“湘姐兒自小吃慣了爹爹的手藝,後來爹爹走了,我們去了大伯家,因收著咱家的租子,伯娘沒敢在飯食上苛待,但她做飯好似豬食,實在隻能果腹,談不得好吃,我與湘姐兒便再也沒吃過這樣的飯菜了。”濟哥兒抬起頭,定定地看著沈渺,“阿姊竟不自知麼?你做飯的手藝很有些爹爹的味道。”

湘姐兒聽了把頭搖成撥浪鼓:“阿兄說差了,伯娘燒的飯,連伯娘家養的豬都不愛吃呢!”隨後又想起晌午那疙瘩湯的滋味,又直點頭,“阿姊燒的飯好吃極了!”

沈渺這才恍然,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雙手。

她將原身短短十八年的人生倒背如流,隻為了不叫旁人瞧出端倪,往後能在這世道好好活一輩子。但記憶再清晰也無法切身品味到那兒時所懷念的滋味。

沈渺其實並不知道叫濟哥兒與湘姐兒記掛的沈父,他的手藝是什麼味道的。她的一身廚藝,傳承的自然是自己上輩子親生父母和爺爺的手藝,或許這便是她與原身之間除了同名同姓之外的緣分嗎?

說著說著,鍋上的黑米藜麥山藥包子也好了。

***

黑米藜麥山藥包是沈渺以前減脂期常吃的早餐。

黑米醇厚、藜麥彈牙、山藥細膩,一口下去口腔裡滋味的層次很豐富,又不甜不膩,全是食材天然所帶有的味道。而且,低脂管飽!

上輩子,因自個做飯把自個吃成個胖子的,或許也隻有沈渺了。

而且黑米和藜麥是兩個沈渺特彆喜歡的粗糧,黑米富含抗氧化花青素,藜麥則飽含蛋白質,山藥健脾益胃,這仨加起來都對身體特好。

湘姐兒是真不挑食,她吃什麼都很香的樣子,沈渺用自己乾淨的帕子給湘姐兒把包子下半截包起來,省得燙手,她便蹲灶台邊,兩隻小手捧著跟臉一樣大的大包子,一口一口吃得分外香甜,那腮幫子鼓鼓囊囊的,還讓沈渺想起以前養過的小金絲熊。

濟哥兒仍舊是吃得斯斯文文,沈渺看他背脊挺直地坐著,用筷子夾著包子慢慢吃的樣子,忽而想起來原身走之前,他好似已在私塾裡開蒙就學的,如今也不知還沒有念書?

想到這一節,沈渺便問了一句。

誰知濟哥兒卻像是被針紮了似的,聳拉下腦袋,好一會兒才說:“……我在劉夫子那兒打傷了海哥兒,劉夫子便不許我再去了,伯娘也打了我一頓,將我趕了出來。”

沈渺挑了挑眉頭。

海哥兒是沈大伯的獨子,與濟哥兒差不多大。

伯娘生了四個閨女才得了這麼一個眼珠子,自小寵得呆霸王一般,又養得極肥胖,在原身的記憶裡,那也不是什麼討人喜歡的小孩兒。

原身這個弟弟性子雖有些倔,但沈渺看得出他不是那等專愛淘氣胡鬨的小孩兒,定是海哥兒做了什麼、說了什麼,才惹得濟哥兒動手。

沈濟見沈渺沉默,以為阿姊生氣,好幾次抬起眼盱著沈渺的神色,手裡捏著還剩的半個包子都吃不下去了,可是想到海哥兒領頭嬉笑他父母雙亡,連親阿姊都不要他……那些話依舊如刀子般在心間血淋淋劃過,他說不出口解釋的話,躊躇半晌隻憋出一句:

“阿姊對不住……”

“不妨事,阿姊信你一定另有苦衷。”

誰知沈渺與他同時開口。

沈濟怔怔抬頭,沈渺便對他彎了彎眼睛,還伸手揉了揉他的腦袋:“彆怕,回頭咱們安頓好了,阿姊另給你找個書院讀書。”

說完,沈渺再不提了。

濟哥兒比同齡孩子敏感早熟,這個年紀的孩子也有自尊了,沒必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她轉過頭望了望外頭的天色,便三兩口加緊吃完,囑咐道:“阿姊一會兒還要去逛逛夜市,把該買的買齊,濟哥兒你吃了藥便帶妹妹先睡下,都彆跟著了啊。”

湘姐兒聞言依依不舍:“我要跟著阿姊。”

沈渺板起臉來:“不許,阿姊要買的東西多,不得空照料你,你在家陪濟哥兒,他病著呢,你看著阿兄吃藥貼腳,要聽話。”

沈濟也說:“彆給阿姊添亂。”

湘姐兒見沈渺認真,頓時不敢多歪纏,卻還是拉了拉沈渺的衣袖:“湘姐兒聽話乖乖在家陪阿兄,阿姊也一定要回來。”

沈渺緩了神色,彎腰抱住她:“阿姊真不會走了,放心吧。”

又好生安慰了一陣子,還鄭重地指派給湘姐兒看藥爐子的差事,再交代濟哥兒小心火燭,便挎上包出門去了。

宋朝的“囊佩”花樣百出,並非如電視劇裡那樣兒隻有包袱皮,沈渺也是來了大宋才知道,這後世那些所謂奢侈品包的樣式,幾乎都可以在宋人日常所用的“囊袋”上找到。他們有身上掛著的小荷包,也有大一些的斜挎包、單肩包、手提袋、雙肩包,材質也從皮革到布料各色都有,還帶各種各樣的鑲綴、繡花,古人其實很潮的。

沈渺如今背的這個,便是原身珍藏了許多年的——有可調節肩帶、可斜跨單肩兩用,還是硬牛皮底,能承重不變形,上頭是喜鵲報春的繡花綴絹,帶流蘇,做得格外精致,是原身爹娘為她置辦的嫁妝之一。

出了門,汴京夜市也是出了名的熱鬨,聽聞有一陣子熱鬨繁華到連皇家儀仗都無法通過。後來朝廷不得已成立了“街道司”,穿著青衫子的廂軍如後世“城管”一入夜便出來巡視街道、疏通交通,這才好了一些。

今日隨著夜幕降臨,燈火照天,人聲鼎沸,小攤兒也跟著複蘇,擔貨郎沿門叫賣,瓦舍勾欄居多、商鋪林立的馬行街更是徹夜燃燭,將整條街都薰得一隻蚊子都瞧不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