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花香飄到了橄欖綠(1 / 2)

文豪1983 小時光戀曲 3200 字 1個月前

十二月初,駱一禾給餘切帶來了《人民文學》的新一期,上麵的最後一頁,就寫上了獲獎名單。

駱一禾所說的那些小說全在裡麵,但餘切更關心的是小說背後的首發雜誌:《昆侖》、《青春》、《滬城文學》、《花城》、《十月》……

首都和滬市的刊物,竟然占據了大半壁江山,把《軍文藝》、《醜小鴨》等也算進去,首都又占了其中的大半部分。

看來,中國的文壇在首都啊,當一個作家怎麼能不在首都呢?

在首都,提前一周就知道內幕消息,在外地,光是寄信通知就得一周多,前後就是半個月。

這邊已經喝上慶祝的小酒,那邊還在懷疑自己是否落選……

餘切問駱一禾:“這個通知一定得那麼麻煩嗎?咱用電視機……哦不,收音機通知不行嗎?”

電視確實太貴了,一台熊貓牌的黑白電視賣六七百,普通人得攢兩年。大家買不起。

駱一禾卻說,“不是每個作家,都像餘老師你一樣寫得快的,有些人創作十分困難,過的也窘迫,連生活也不能自理。”

“所以,還是得寄信?”

“當然了,寄信是最穩妥的。餘社長,咱新現實社團還開不開會了?”駱一禾忽然話鋒一轉。

餘切說:“開個屁,人都跑完了。”

現在燕大已經到了考試季,大家都不玩了,宿舍走廊有學生靠著牆壁抱著書本,低聲默念;食堂也很安靜,大家邊吃邊翻書,筆夾在碗沿上。

教學樓因為燈光徹夜通明,每間教室都被占滿,有些學生乾脆帶著墊子坐在走廊裡複習。

就連五四文學社的詩人們,現在也不搞行為藝術了嘛,不及格是要被勸退的。

餘切也忙著寫課程論文,他有個“雙軌製”影響的課程論文要寫,這事兒現在是熱門話題。燕大一些教師,本身也是社科院的智囊,他們當然會把自己研究的當做考題。

啥是“雙軌製”?

簡單說,就是社會上一個價(高),國營廠一個價(低)。

改開後,國內很快開始搞“雙軌製”,但是84年之前是農村和生產資料的雙軌製,它沒有劇烈的傳達到城市居民,也沒有大規模在消費品上麵搞雙軌製。

因為當時本來沒有考慮在城市和消費品上搞雙軌製,但是時局逼迫下,發覺不得不搞。

這麼說吧,燕大經濟係下麵的政治經濟學係,有個叫林一夫的人,他是寶島人,原先已經在那邊拿了碩士學位了。

然後,某天林一夫遊過海峽跑來這邊投誠,燕大學院這邊火速給了他學籍,然後一年就讓他碩士畢業,送去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西奧多·舒爾茨(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專門搞農村改革的研究,寫的論文全是農業、農村、農民相關的——顯然對他委以重任。

他是首位接受完整現代經濟學教育返回國內工作的學者,等他回來就會傻眼了,因為城市竟然也放開了,而且造成的影響遠遠大於農村。

還記得萬縣首富嗎?

牟期中的好日子就快要來了,倒爺的春天即將到來。

所以,餘切就在自己的論文中大概描述了一下後果:會迎來暫時的陣痛,但長久看是好的。

為啥呢?

餘切在自己的論文中用大白話寫道:

原先的經濟就是單軌製,國家來定價格和生產,這一套已經執行不下去了,但如果立刻的徹底放開,那就是等同於“休克療法”,會有極其猛烈的通貨膨脹,這會引起城市居民喪失對政策的信心,也執行不下去。

而雙軌製產生的疼痛,痛的久,痛的慢,但不至於一下痛死人,它是當前不體麵但最務實的選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