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小朋友,你看這條線要這樣輕輕地畫,就像你在撫摸一隻小兔子一樣溫柔,感受下筆的輕重……”孩子學得認真,不一會兒,紙上就出現了一個簡單卻充滿童趣的輪廓。
“老師,我畫得好不好呀?”孩子仰著頭,眼中滿是期待。
“你畫得太棒了!繼續加油,以後肯定能畫得更出色。”
美院學生鼓勵道。
孩子們的藝術天賦在專業指導下如春筍破土,日益茁壯。
藝術院校師生的支教活動,讓山區學校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每次課程結束,孩子們都會簇擁著老師們,眼中滿是不舍,盼著下一次課快點到來。
林愉看著這一幕幕,心中滿是欣慰,同時也在思索如何讓這種合作更加深入、持久。
他主動找到藝術院校負責人,商議建立長期實習基地的事宜。
“咱們這初次合作效果太顯著了,孩子們受益匪淺。
要是能把這兒打造成貴校的長期實習基地,定期輸送學生來支教,既能給孩子們帶來持續的專業教育,又能讓學生們得到充分鍛煉,您覺得如何?”林愉滿懷期待地問。
藝術院校負責人微微點頭,眼中透著思索:“林老師,這想法很不錯。
不過長期支教,涉及學生課程安排、實踐學分認定等諸多細節,得回校和各部門好好商討一番。
但請放心,我們很有意願促成此事。”
在等待藝術院校回複的間隙,林愉又投身到改善山區學校硬件設施的工作中。
他四處奔走,聯係各類慈善基金會。
一次,在與一家專注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基金會洽談時,林愉詳細闡述項目需求:“我們山區那所學校,教室破舊,采光通風都很差,孩子們畫畫、學習音樂的環境太不理想了。
希望貴基金會能伸出援手,幫我們翻修教室,打造幾個專業的藝術教室。”
基金會工作人員認真記錄後,提出疑問:“林老師,我們理解您的急切,但項目資金投放需要嚴謹評估。
您能提供學校現有建築結構圖紙、詳細的學生人數及未來幾年的招生規劃嗎?這些數據對我們判斷資助規模至關重要。”
林愉趕忙點頭:“沒問題,我馬上安排人整理,一定儘快給您送過來。
孩子們的成長不能等,還望貴基金會加快審批流程,萬分感激。”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番溝通協調,基金會最終同意資助。
施工隊進山那天,孩子們像過節一樣高興,圍在一旁看著工人叔叔忙碌。
林愉在一旁叮囑施工負責人:“師傅,這教室可得建得堅固又漂亮,采光一定要好,這是孩子們夢想起航的地方。
有什麼需求隨時跟我說,咱們齊心協力給孩子們打造最好的學習環境。”
隨著學校硬件逐步改善,藝術教育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