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團隊,他召集大家一起商討。
“我覺得這是個機會,雖然有條件,但隻要把握好度,不讓商業化喧賓奪主,還是可行的。”市場部的小李率先發言。
“可萬一孩子們覺得課程變味了怎麼辦?咱們做公益,不就是為了給他們一片純淨的藝術天地嗎?”小趙擔憂地說。
林愉權衡再三,最終決定和這家公司合作,但提出嚴格的要求,確保企業文化元素的植入自然、適度,且絕不影響課程質量。
“我們可以在課程結尾的感謝名單裡加上公司?logo,或者在一些創意作品展示環節,巧妙地融入公司的文化理念,但課程主體內容絕不能動。”
與企業敲定合作細節後,課程推廣重新步入正軌。
線上,“小小藝術家”話題挑戰熱度持續攀升,許多網友紛紛參與,曬出自己孩子的藝術作品,或是分享小時候的藝術夢想。
一些大?V的轉發更是讓話題閱讀量突破千萬,不少家長開始主動谘詢平台課程。
線下,和社區、學校合作的戲劇展演和攝影展覽也陸續開展。
在一場社區戲劇展演中,孩子們表演的《白雪公主》雖然仍有些稚嫩,但他們純真的表演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
表演結束後,一位老奶奶拉著林愉的手說:“這些孩子演得太好了,看著他們,我心裡高興啊!你們做的這件事太有意義了,讓孩子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攝影展覽上,孩子們拍攝的作品也吸引了眾人目光。
那些用簡陋設備拍出的家鄉風光、校園日常,充滿了生活氣息與童真童趣。
一位攝影愛好者駐足良久,對小趙說:“真沒想到孩子們能拍出這麼有感覺的照片,構圖、光影運用都很有想法,你們的教育太成功了。”
然而,隨著影響力的擴大,質疑聲也漸漸傳來。
有部分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質疑平台課程的專業性,認為誌願者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可能會誤導孩子。
還有人說,這麼大規模的公益項目,背後肯定有利益輸送,不然怎麼能維持下去。
林愉看到這些言論,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他明白,回應質疑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事實說話。
他立刻組織團隊整理誌願者的資質資料,製作成詳細的文檔發布在平台上,同時邀請專業藝術院校的老師對課程進行評估,出具權威的評估報告。
“我們不怕質疑,因為我們問心無愧。
但為了讓大家更放心,我們要把所有工作都做到透明化、專業化。”林愉對團隊成員說。
專業評估報告一出,質疑聲漸漸平息,更多的人開始認可和支持平台。
但林愉沒有鬆懈,他深知要想讓公益藝術教育長久發展,必須持續優化課程,提升教學質量。
回到辦公室,他又和團隊開啟了新一輪的課程研討。
“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學習反饋,對現有課程進行升級。
戲劇課增加一些即興表演環節,鍛煉孩子們的應變能力;攝影課引入更專業的後期處理知識,讓孩子們能創作出更驚豔的作品。”林愉提出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