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角色暢想(2 / 2)

比如鮑勃-迪倫(Bob-Dylan),這位傳奇民謠歌手開創了一個時代,他的歌詞,具有深遠的象征意義,並且影響披頭士後期的創作風格。

比如感恩而死(The-Grateful-Death),來自舊金山的現場型搖滾樂隊,他們被樂迷得到認可的幾乎全部都是來自現場即興演出的現場專輯,為後來的迷幻搖滾奠定基礎。

比如奇想樂隊(The-Kinks),他們對社會現象的思考以及對不同音響效果的嘗試始終是那個年代英倫搖滾的一道光。

“喜歡披頭士”,這是非常粗糙的一個設定:

為什麼喜歡披頭士?喜歡什麼時期的披頭士?最喜歡披頭士的哪張專輯?又不喜歡披頭士的哪張專輯?

這些細節,才是賦予角色生命力的東西。以披頭士為基礎,繼續展開聯想,喜歡出身加利福尼亞的沙灘男孩和感恩而死,前者代表和披頭士一樣流行的音樂,後者則代表在現有基礎上放飛想象力的創新。

繼而再從感恩而死展開想象,喜歡鮑勃-迪倫和奇想樂隊,喜歡他們對音樂的喜好,也喜歡他們通過音樂思考生命的方式,包括當時社會的變遷。

線索,從不同方向朝著“邁克爾”彙集。

儘管他隻有十五歲,但他擁有一個成熟的靈魂,思考哲學、思考生命、思考價值;也許他還太年輕,暫時沒有辦法找到答案,並且也依舊有著孩子氣的一麵,然而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其他孩子不同。

正是因為如此,他喜歡米婭。

在米婭還不是公主的時候,在米婭還沒有大改造之前,在米婭還是一個透明人的時候,他就喜歡米婭。

不是因為外表,而是因為他看到米婭的善良、真誠、勇敢與美好。

這,就是花瓶的圖案和線條。<b

r>

在電影劇本裡,編劇完全沒有提及,邁克爾為什麼喜歡米婭,又或者說,邁克爾為什麼會喜歡醜小鴨米婭——

米婭暗戀的對象,是一個帥哥、一個風雲人物。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在中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曾經暗戀學校裡的風雲人物或者拉拉隊長。

但是,邁克爾呢?

當然,編劇也沒有這樣的篇幅和空間完成這部分劇情,劇本寫,邁克爾暗戀米婭,於是邁克爾就暗戀了。

典型工具人。

現在,安森就給邁克爾一個理由;而且,不需要額外的劇情篇幅。

邁克爾喜歡的音樂,CD、隨身聽、T恤、背包上的徽章。

邁克爾喜歡的書籍,除了音樂之外,手裡時時刻刻帶著書籍,哲學、曆史、建築、心理等等書籍。

從造型到隨身物品,由內而外地,真正“生成”一個邁克爾,為這個紙片人填充色彩和血肉,賦予生命。

不需要太複雜也不需要太深奧,花瓶就是花瓶,簡單直觀就好,但這樣的細節,卻能夠帶來本質區彆。

試鏡成功之後的這段時間,除了蓄頭發之外,安森並沒有無所事事,他一直在收集六十年代的資料,真正了解並且深入,慢慢地在自己的身體裡喚醒“邁克爾”。

不過,這並不難,隻是收集資料而已,最後呈現出來的也隻是“表象”而已;真正困難的,還是在“內裡”——

一個提問,米婭是什麼時候喜歡上邁克爾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