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聚籠人心,他們假借公子扶蘇和楚國名將項燕的名義,打出“大楚”的旗號。
陳勝自封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在大澤鄉,他們築壇宣誓、歃血為盟、揭竿而起。假借扶蘇的名號,為的是最大限度爭取全國各區域百姓的支持;利用項燕的名號,當然是要爭取楚地人的支持。因為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
而“大楚”國,則牽動著多少楚地人的家鄉情懷。不得不說陳勝、吳廣準確抓住了時代的脈搏,敢為天下人先地打響了反秦第一槍。
這一係列運作,從籌備開始,到如何發動這些戍卒跟隨自己,最後打誰的旗號,都如行雲流水,暢快淋漓。所以,有人懷疑陳勝、吳廣真實的身份是沒落貴族。後麵響應起義的,除了個彆像劉季、彭越、英布這樣的底層的遊俠、盜匪外,大多也是六國貴族,比如項梁、張良、周市田儋等。
可以看得出來,這場農民起義,私底下卻儘是戰國時期各國的遺老遺少發揮著引領作用。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秦統一六國後,貴族原有的既得利益收到嚴重損害。原先高高在上的王公貴族如今都淪為普通百姓,種田、放牧或者變賣家產,隱藏身份。
他們無時無刻不想恢複昔日的榮光。始皇帝在位時,攝於他強悍的暴力手腕,貴族充其量隻能采用針對其個人的暗殺手段。諸如荊軻、高漸離、張良等。秦始皇歸天後,秦軍主力集中在南北兩線對付匈奴和南越國。中原兵力僅為郡縣的地方力量。更糟糕的是繼任者秦二世僭越上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專寵奸佞、濫殺無辜致使朝野人心惶惶。一係列荒腔走板的做法讓六國貴族察覺到複辟的最佳機會來臨。
郡縣製執行以來,貴族們朝思暮想的恢複六國,再現分封製的榮光時刻。
這一刻,即將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