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周章為什麼在戲水逗留一個月,沒人知道什麼緣故。
由於史書缺乏這方麵的記載,恐怕這個謎團要等待新的考古證據出現才能有定論了。
周章到達戲水東岸時,他曾在高地觀察秦軍的部署情況。當他看到秦軍布置在戲水西岸的陣地時,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秦軍右麵依托依驪山地形布陣,左麵沿渭水布陣,中部麵朝戲水東岸,一列列展開。周章一路征戰,已經有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從陣地陣型看,他估算秦軍約莫五萬人左右。
秦軍人數雖然不多,但陣型布置嚴謹,環環相扣,結合部之間便於聯係,很難切開。
周章看到密密麻麻的弩兵方陣,後麵的步兵、車兵、騎兵整齊劃一。
仔細觀察,還能分辨出身著鎧甲的重裝備步兵和騎兵,也有未穿鎧甲的輕步兵和騎兵。各方陣錯落間隔,聯係緊密,層層疊疊,互為依靠。他看到秦軍的裝備,以及布置的防禦方陣,秦軍的士氣後,他確實感受到了壓力山大。
麵對這樣一支從未見過的秦軍,周章有些不知所措。
從人數上看,秦軍雖然隻有五萬,可是人數再多在這種地方也施展不開。更何況,手下這幾十萬大軍,本是烏合之眾,借著聲勢一路像滾雪球似的越聚越多。但真的打起仗來,尤其麵對訓練有素的秦正規軍,周章心裡真沒底。
打!沒有必勝的信心;
撤!開弓哪有回頭箭;
守!糧草能堅持多久?
周章心裡怎一個亂字了得。
此刻,比周章更亂還急的是張楚王陳勝。
假王吳廣雖然沒能攻下滎陽,但保護了周章的側翼和糧道供應。
宋留在南部困住南陽也確保了南翼不會被抄後路。
問題是糧草。糧草。糧草。
陳勝發愁的是每日百萬斤的消耗,光是運糧大軍就所費不貲,更彆提糧食的來源了。
直指鹹陽的三路大軍,就隻有周章一路過關斬將,氣勢如虹,而今在戲水戛然而止。
來自都城陳縣的“加急電報”估計都打爆了周章。毫不誇張的說,到了“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的地步。
張楚國上上下下都耗不下去也等不及了。
打不打都得打了。
周章便組織步兵沿戲水,多路搭橋。
他在尋找主力進攻的方向,看看秦軍會如何因應。
但是章邯不動如山。
除了少數弩兵施放冷箭,破壞楚軍施工搭橋外,基本看不出秦軍的任何變化。
周章還是不敢輕敵,他讓少量輕騎兵快速衝刺,通過幾路搭好的便橋。秦軍遠遠觀望,沒有動靜。
周章下令步兵跟進,過橋後迅速構建工事,掩護大軍過河強攻秦軍防守陣地。
章邯仍舊沒有動靜。
周章見狀,等不及過河步兵構築工事了,令旗一揮,十幾萬大軍沿著便橋,朝戲水西岸衝了過去。
之前的戰鬥,隻要楚軍發起大規模的衝鋒,秦軍要麼潰逃,要麼投降。
周章期望這一幕在戲水重演。
非常可惜,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
等大軍衝到便橋中央,秦軍陣地突然萬弩齊發。密密麻麻的箭雨飛到橋上,穿過楚軍胸膛,強勁的弩箭在密集的便橋上往往一箭便是一雙。成排的楚軍應聲倒下。
更糟糕的是,飛來的弩矢還有許多帶著火苗,由於箭矢密度太大,把便橋都燒著了,很快就燒斷了便橋,楚軍沒有中箭的紛紛落水。後續部隊被擋在戲水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