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出征的部隊顯然輕重有彆。援趙是重頭戲,主力肯定放在這支部隊身上,並且主將必須是自己的親信,至少不能是項氏集團的將領。
羋心將分兵兩路的計劃告知眾將,希望有人自告奮勇,接受挑戰。沒想到剛吃了敗仗的楚將個個畏懼秦軍,竟沒有人願意離開楚地外出征戰。
隻有項羽,因叔叔被章邯殺害,報仇心切,他嚷嚷著願意同沛公一道領兵討伐暴秦。
從項羽的表態來看,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項羽和沛公的關係不錯,至少合作順利、愉快,彼此之間信任度很高。這就不難解釋後來的鴻門宴上,項羽那麼快就相信了沛公的解釋。
但是,讓羋心最擔心的就是項羽,他覺得此人殺伐果斷,難以駕馭。單獨放飛,萬一他勢力增大,指定變成又一個項梁。另外,大臣們也大多和項羽對不上眼。
史書稱諸位大臣都覺得項羽彪悍凶猛又殘暴,凡他攻陷的城池沒有不被屠城的,派他為主將出征,不利收買人心。這就是襄城之戰,項羽屠城給人家造成的不良印象所致。
不想讓項羽去,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為了刺激眾將,羋心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為王”,就是誰要是先拿下關中,奪得鹹陽,就任命他為王。即便如此重賞,仍然沒有勇夫報名。
其實,援趙軍的主將,羋心已有心目中的人選。楚懷王對宋義準確預判項梁驕兵必敗的結果印象深刻,對宋義非常賞識,經常召喚宋義共商國事。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宋義不是項氏集團的骨乾成員,可以視為自己的心腹。
項羽積極性很高,倒是可以利用他的好戰、勇猛為援趙大軍增添虎威。
現在,羋心要找的是西征軍的主帥,這路偏師要讓誰擔綱呢?
他對沛公倒是蠻有好感,覺得沛公相對誠實可靠。大臣們也認為沛公一向有敦厚的長者風範,由他領軍秦國百姓定會擁護歡迎的。但沛公畢竟是項氏集團的核心成員,幾次分兵,項梁都讓沛公當項羽的副帥,顯示他還是頗得項梁重視的。不過羋心還是有自己的辦法,他既要讓沛公受命出征,又不能讓他輕易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於是,羋心便在兵力部署上做了些手腳。
他命武安侯沛公,收羅“陳王項梁散卒”,組成西征軍,從碭出發,直取關中。
陳勝和項梁的殘兵收攏起來不過區區幾千人,沛公自己的碭郡兵馬還需要留守本地拱衛彭城。武安侯沛公以數千人的部隊,莫說打到鹹陽,推翻大秦,能在作戰中不被消滅就算命大了。
另外,魏王咎死後,他的弟弟魏豹逃到了彭城,投靠楚懷王。羋心同情魏豹的處境,他封魏豹為新魏王,同時給了他幾千人士卒,讓他前去收複魏地,並配合沛公解除彭城西麵的威脅。
援趙這一路,則是楚軍的五萬主力部隊。他任命宋義為上將軍,號稱“卿子冠軍”,可以節製各路彆將。
考慮到項羽能征善戰,便安排他為副將,謀士範增為末將。
桓楚、黥布、蒲將軍等著名楚國驍將,都統一劃歸宋義指揮。
這樣,掌握了楚國精銳的宋義上將軍,在彭城宣誓後,率領對外號稱的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前往巨鹿營救趙國。
沛公也領著數千人的散兵遊勇由碭縣出發,開始了西征之路。